返回栏目

老照片:1981年的革命老区兴县村小学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任学锋
1981年,山西省兴县的偏僻山庄牛家坪有16户45口人,耕地280亩,亩产七八十斤。三中全会以前产量更低,社员年年吃供应。自1972年干部社员掏下一孔土窑洞,割了六套双人桌凳办起民办小学以来,先后从外地请过6名教师任教。因这里穷困,待遇不兑现,教师不安心学生经常流动,所以全村只有两人高小毕业,文盲半文盲占到总人口的64.4%,其中少年文盲占人口的15.5%。图为恶虎滩公社牛家坪民办小学的学生。
上一张 下一张 自动 / 暂停播放

(图1)1981年,山西省兴县的偏僻山庄牛家坪有16户45口人,耕地280亩,亩产七八十斤。三中全会以前产量更低,社员年年吃供应。自1972年干部社员掏下一孔土窑洞,割了六套双人桌凳办起民办小学以来,先后从外地请过6名教师任教。因这里穷困,待遇不兑现,教师不安心学生经常流动,所以全村只有两人高小毕业,文盲半文盲占到总人口的64.4%,其中少年文盲占人口的15.5%。图为恶虎滩公社牛家坪民办小学的学生。

(图2)1981年老区的学校是什么样子?那里的生活境况又是怎样的?由于当时的主流媒体几乎不报道所谓的“落后面”,致使公众无从知晓,相关的影像资料更是难以见到。这部成于1981年的影集,拍摄地点是山西省兴县,它是(估计是该县的教育部门)为了向上级申请财政经费而随附的资料。图为兴县中学是地、县重点学校之一。现有住校起伙学生七百余名。但因经费短缺,长期以来厨房窄小,破旧,难以更新。图为兴中现仍使用的学生厨房。
(图3)兴县,曾经是晋绥根据地的首府,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部所在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这本影像资料,如实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三十二年之后这里的教育及生活境况。为忠实原作,笔者尽量引用原始记录。图为东关小学三年级(44)班的不规格课桌凳,全校现有600名学生使用这种不规格和破烂的课桌凳。
(图4)校舍紧缺,没有活动场地,是兴县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城内东关小学是地、县重点学校之一,全校共有19个教学班,944名学生,41名教师,师生人均占室内外面积1.4平方米,图为东关小学的一孔窑洞作三用:走廊,正面小门内为饮水处,左面小门内为教导处。
(图5)城内西关小学设在大路旁,院内高低不平,校舍年久失修。为减小噪音,堵塞了教室唯一朝路向阳的窗户,使室内采光很差,白天也须点着灯上课。
(图6)城关公社乔家沟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包括1个学前班),学生199人,教师6名(其中民办2人,代教3人,助教1人)。81年生产队负担3名代办教师报酬款1497.6元,资助办学经费250元,两项共支1747.6元;国家负担3名代教款1242元。由于长期以来经费缺乏,而队里经济力量有限,学生课桌凳既破烂,又短缺。上图为乔家沟小学一年级班38名学生挤坐着13套桌凳上课(2人桌凳3人座)。
(图7)兴县于1984年撤公社,建镇和乡。城关公社乔家沟现为蔚汾镇乔家沟村。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师生及校舍的情况,还把教育经费的来源及使用情况也开列了出来,使我们对当时的教育投入有了更多的了解。上图为乔家沟小学48名学前生纯粹无桌凳,自带小凳上课。下图为学前生自带的小凳子。
(图8)碾坪会村是蔡家会公社一个普通山村,地处兴县西南面近二百华里的紫金山脚下。这里长期以来生产水平低下,经济力量薄弱,交通很不方便。全村77户,350口人。81年人均口粮260斤,人均实际分配收入27元。62年至79年,村里一直吃国家供应粮,现在大队还欠国家贷款2.3万元,社员欠贷款0.6万元。73至76年中,村里群众因难以糊口,外出讨饭的达70人之多。图为碾坪会小学校貌。
(图9)目前虽说生活还困苦,但节衣缩食,算是能吃饱肚子了。碾坪会小学现有两个教学班,教室借用一户外流社员的两孔旧窑洞,这既是教室,又是办公室,也是男、女两名教师的宿舍和做饭的地方。去年,房主提出300元钱就卖给队里,而队里却是有心买窑,无力付款。图为碾坪会小学的部分学生。该大队自1960年以来,21年吃救济粮,用救济款。三中全会以来,粮食可以自给,但穿衣、花钱问题仍未解决。
 
 

推荐图片Related

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八路军在武乡

八路军在武乡

和总书记在一起

和总书记在一起

传承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