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沟底村红色往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阳城县北留镇沟底村由沟底和大端两个自然村组成,是人杰地灵的古老村落,山青水秀,人勤境安。革命战争年代,无私的沟底人出兵出粮涌现出了大批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村域面积广阔,地肥粮丰,林果飘香的农耕文明十分悠远。村域内煤、铁矿资源丰富,传统采矿业、冶炼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建起现代化矿井,采煤技术全国先进。

沟底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精工细雕的手工业文化、精于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以及英勇献身的红色革命文化。肥裕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儿女。

今天,沟底人抢抓机遇励精图治,誓将古老村落装扮成古今辉映的新社区。旧村改造,平地起高楼,山村建大厦,橡树湾高地造平原,彩色步道,创意客栈,阡陌交通,休闲、健康、农业多业态融合,驻地企业山城煤矿管理先进产销两旺。沟底村呈现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气象。

 

沟底村红色往事

□杨忠明

阳城县老促会领导在沟底调研红色文化

 

之一  抗战洪流中的阳城县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率先向全国同胞发出通电,国共两党团结统一的抗日战线正式形成。

同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洛川会议结束后,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底,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115师、120师、129师三大主力从富平经韩城过黄河挺进山西,开展积极的抗日战争。

11月7日,山西省会太原失守,以此为标志,国民党主导的山西正面抗日战争结束。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村召开会议,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刘伯承、张浩、徐向前、薄一波等党政军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确定以八路军129师为主力,创建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29师随后实施战略展开,在晋东南地区积极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8年2月,日军占领河南焦作、新乡。在此活动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主任朱瑞、副主任唐天际等人转移到阳城西南部一带,决定以此为中心,建立晋豫边抗日根据地。3月5日,朱瑞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张闻天等,将晋豫边地理位置、斗争形势及建立根据地的部署作了汇报。3月6日,毛泽东立即复电:“部署甚妥”,并指示“晋豫边甚重要,望有计划地布置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晋城地区之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在西北两面之行动。”为了打好抗日根据地基础,毛泽东还指示“应令阳城李县长(即李敏之)将布置七县游击战争及自任晋豫边游击司令计划,派人绕道至吉县报告阎主任(指阎锡山),求其委任,并接济枪支、子弹、经费。

在党中央毛泽东等领导的直接关怀下,1938年4月,中共晋豫特委在阳城县横河镇下寺坪村正式成立。晋豫边游击队也在阳城下寺坪村千峰寺正式成立,阳城县成为晋豫抗日中心,特委和游击队成立后,迅速对旧政权进行改造,建立起抗日政权,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1939年,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力量镇压新军和牺盟会,史称“十二月事变”。事变中,阳城县国民党驻军与顽固派地方反动势力相互配合,大肆抄、砸地下党、牺盟会领导的进步抗日机关和组织,抓捕杀害抗日干部和群众。中共晋豫特委、八路军唐支队司令部相继于12月初,从县城转移到郭峪村。阎系旧军官决7团团长张济(张仲舟)、副团长靳福忠于12月25日发动郭峪兵变,对决7团中的进步分子和驻郭峪的地方抗日干部大肆捕杀,决7 团政治部主任郭鸿璜(中共党员)等一大批干部牺牲或被捕。

“十二月事变”后,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为了坚持民族统一战线,顾全大局,主动从晋豫撤退。在晋豫边活动的八路军、决死队、各级党、政、抗日群众团体组织向北撤退至平顺县一带。晋豫边区先为国民党驻防,后被日军占领。

1942年,八路军北方局决定,太岳区组成太岳支队南下重返晋豫区,着手重建晋豫边抗日根据地,随即重新开辟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根据地。同年10月,太岳、晋豫两区合并,合并以后统称太岳区,积极抗战,直至1949年8月太岳区撤销。

 

之二  沟底是光荣的抗日行政村

 

1942年8月,在士敏县郑村、赵庄成立了中共晋北县委,阎裕洪任县委书记。随后晋北县抗日行政办事处成立,董化吾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机关驻沁水县郭庄。晋北县辖区范围为:东起白晋路旁的西郜村、巴公,西至沁水县常店、高家庄、足坡、原角和阳城县大安头、上庄、下庄、中庄一带,南抵晋(城)翼(城)公路沿线之川底、辛壁,北达高平县界。晋北县下设4个抗日区公所:一区屯城,二区润城,三区郭庄,四区西四义。1942年冬天,组建晋北县大队,董化吾兼任大队长,杨春於任副大队长。县大队成立后,各区相继成立区工队,沟底村属于晋北县二区区干队管辖。

当时,党组织处于地下工作状态。起初,沟底村在郭峪地下抗日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44年7月,成立沟底抗日行政村,辖沟底、大端、皇城、于山四个自然村。村长由皇城村人王天毅担任,文书由郭峪村人徐天福担任,村警由沟底村人赵太顺担任。

沟底抗日行政村,没有设立维持会,是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行政村,办公机构就秘密设在大端村,他们白天躲进大山里,晚上回到大端村开展工作。

日本侵略军占领阳城后,到处成立维持会,维持会为日伪军筹集钱、粮,替日军提供粮秣、民夫,为日军收集、汇报抗日军民的活动情报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和帮凶,也是抗日军民最大的威胁。沟底村原属的郭峪行政村就成立了维持会。

沟底抗日行政村没有成立维持会,敌人对沟底村盯的更紧,迫害的更重,沟底村付出的代价也更大。1945年的除夕夜,驻扎在周村的日本鬼子先进王街村,后向沟底、大端、皇城方向展开扫荡,打伤抗日干部,抢劫村民财物。扫荡过后,村民从藏兵洞里回到村里,家家户户狼藉满地,老百姓准备过年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被敌人抢走,拿不走的被砸坏。

大端自然村对面是一道深沟,沟的东坡上,半山腰里有一条山洞。不知什么人开凿于什么年代,山洞深不可测,洞内有多处出口,可通向山外,洞口都开在树木密杂,灌木丛生的山腰,十分隐蔽。明末清初,这一代兵患匪患频繁,当地人常常携家带口就近逃进山洞中,躲避战乱,时间长了,村民便为这条无名的深洞取名“藏兵洞”。日本人扫荡沟底时,村民们就躲进藏兵洞,敌人从来没有发现过。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藏兵洞”既是老百姓躲避敌人的庇护所,更是共产党的地下抗日干部的工作地,在这个隐蔽的地方,他们地秘密开会,夜晚,就休息在山洞里,直到抗战胜利。

“藏兵洞”是立了功的“功勋洞”,沟底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三  杨春於裴兰亭的革命爱情

 

1912年,杨春於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双石乡一个贫农家里,从小丧父,母亲被卖到外地。杨春於独自带着弟弟,到通江县一户人家做放牛娃,受尽了生活苦难。

1933年,21岁的杨春於参加了红军。当年12月,部队到达县,杨春於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迅速攻打军阀刘湘的一个兵工厂。出发前,杨春於领到一把大刀,战斗仅1个小时敌人就投降了,杨春於凭着一把大刀缴获了两支钢枪。因他忠厚老实、英勇善战,很快被首长看中,编入徐向前的警卫排当警卫员。红军到达茂县时,杨春於被提升为警卫排长,专门负责朱德总司令的警卫工作。当时,杨春於带领的警卫排编制为30人,共3个班,3个班分工很明确:一班负责首长衣食住行,二班负责看管物资及枪支弹药,三班主要负责站岗放哨。他作为警卫排长跟随朱老总度过了5年的战斗岁月。

当年一身戎装的杨春於

 

 

1942年,杨春於进入太岳军区深入敌后抗日战争最前线,组织抗日武装,任晋北县抗日大队副大队长,在晋北县辖区开展抗日斗争,尤其在润城、沟底、大端、郭峪、皇城、史山一带活动更多。

杨春於经常骑着健壮的大马来沟底村开展工作,与本村人裴永善等抗日积极分子密秘开会,发动村民踊跃抗日反顽,保卫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杨春於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来沟底的次数多了,村民对他也熟悉了,自觉地为他保守秘密,亲切的称呼他“杨司令”。

杨春於与沟底人的鱼水深情,不仅获得了沟底人的信任,也博取了进步少女裴兰亭的芳心。杨春於在裴兰亭心中是救百姓于危难中的英雄,他就像保护神一样时常出现在老百姓身边。

沟底人在杨春於和裴永善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击敌人,他们成了鬼子的“眼中钉”。杨春於每次到村里来,裴兰亭都会为他放哨,为他准备吃的,缝补衣服,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艰苦岁月中,两人渐渐地萌生了纯真的革命爱情。

不久后,裴兰亭毅然嫁给了杨春於。杨春於是职业军人,结婚初期,时常十几天、几个月的没有消息,此时,裴兰亭默默地为他守候,她坚信她的爱人一定会回来。每打一次仗都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考验,打完一仗杨春於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到沟底村,报个平安,看望留在那里的娇妻。他们相互守望,忠贞不渝。

抗战胜利后,杨春於任185师555团团长,参加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大小战役,每个战役都是恶仗,都有众多的战友牺牲,他的警卫员马文忠就在晋中战役中牺牲了。

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拼杀,一个在战场外揪心地等待。有一次,一场恶战打完,裴兰亭实在挂念杨春於,便找到部队后方的家属接待站,希望早点等到丈夫的消息,终于看到浑身尘土和血迹的杨春於凯旋而归,夫妻两相见喜极而泣。

由于当时物资极度匮乏,农村卫生条件差,他们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对丈夫担忧和丧子的打击,像千钧的磨盘石一样,压在裴兰亭身上。

杨春於率部队赶走日本鬼子,解放山西,挥师南下,平定大西南,直至全国解放。建国初,杨春於到康定高原上工作,夫妻团聚的路依然十分艰难了,裴兰亭要回到丈夫身边,就得攀登近3000多米的高原。

那时交通条件差,要骑马上山,裴兰亭是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女人,骑马行路可想而知,加上连日的劳累,还有不时而至的高原反应,有一次在去康定的路上,裴兰亭竟然从马背上摔下来,脸被碰得鲜血直流,为了丈夫,裴兰亭虽然没有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也做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身心付出。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杨春於担任四川西昌军分区司令员,朱德总司令到西昌视察时,接见了老部下杨春於。朱老总紧握杨春於的双手,动情地说:“小杨啊,岁月不饶人啊!”的确,由于长年征战,杨春於的多处受伤,身体衰弱了很多。

1966年,杨春於回到四川省乐山市军分区第一干休所修养。20多年的艰苦时光过去了,裴兰亭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她的双手并没有停下来,抚育年幼的四个子女,照料身体多伤的杨春於,裴兰亭任劳任怨地相夫教子。在裴兰亭悉心照料下,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身体多处负伤的杨春於将军度过了漫长而幸福的晚年。

沟底村两委干部来到四川乐山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寻访杨春於故事

 

2012年,四川省军区为杨春於将军隆重庆祝100岁生日,解放军总政部赠送了礼物。百岁生日过后不久,杨春於将军去世。裴兰亭完成了她对爱情的信诺,完成了对革命的贡献。

裴兰亭一生都惦念着家乡沟底村,晚年时常念叨着要回自己的家乡看看,可是为了照料杨春於将军,最终未能成行,杨将军早已离不开她了,等到杨春於将军过世,她的身体也十分衰弱了,回故乡看看成了无法实现的愿望。

为革命默默贡献的裴兰亭是沟底人的骄傲,她坚信自己的选择,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像经受刺骨寒霜的梅花一样散发着阵阵幽香。

 

之四  沟底抗日英烈裴永善

 

裴永善,1912年出生于史山村裴圪塔山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灾荒年间随父迁居于沟底村。

兵荒马乱年头,裴永善一家靠耕种的几亩山坡薄地艰难度日,常常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10岁时就给地主当长工,一晃就是几年。

在财主家扛长工的几年中,他不是挨打,就是受骂。苦活累活都由他干,但又吃不上一顿饱饭,使他不得不和牛羊一样到山坡上找些野果充饥。这在他心灵深处早早埋下了对封建黑暗社会深刻仇恨的种子。

2016年,沟底村两委赴四川走访南下干部赵太顺,听他讲述抗日行政村和裴永善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当风华正茂的裴永善首批报名参加了沟底村武装自卫队,怀着满腔热血,他与自幼就要好的穷兄弟们一起参加抗日护村斗争。

在护村斗争中,裴永善一边下田劳动,一边奉命站岗放哨。童年时代的艰苦生活和在地主家扛活的艰辛,使他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坚强秉性。

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裴永善与自卫队一起投身反顽斗争,几次为掩护抗日干部而不顾安危。事变后,裴永善离家隐蔽,风头过后,他返回村里,进行地下活动。

1942年,太岳南进支队重新开辟阳城根据地,裴永善被地下党组织任命为地下抗日村长,不久调往抗日二区(驻润城)出任区助理员,协助区委在润城敌占区进行斗争。

裴永善担任区助理员后,他的重要任务是保护区委和区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的安全。为此,他夜以继日坚守岗位,从不回家看看,而是形影不离地跟随区委领导左右;同时,他密切注视着周围的敌情动向。区委、区政府机关转移,他亲自选择安全之地,在掩护领导安全转驻后,他才能松一口气。

1943年,沁河以东润城、史山、沟底、郭峪等村划归晋北县,这一地区同时划归晋北县二区管辖,而区政府仍设在润城。此时,日本鬼子已经在润城周围到处扎下据点,修筑了碉堡炮楼,使二区时刻处在鬼子的包围之中,区机关同样不时要转移隐蔽,以带领群众进行游击抗敌。

1944年4月间,日伪军从各个据点频频调兵出动,偷袭二区抗日机关,迫使区委、区政府转移到东山村。

这个山庄,地处太行山脚樊山西南麓的山凹里,地形复杂,沟岭纵横,灌木丛林覆盖其间,使之便于隐蔽、转移方便,一有敌情,即可钻入沟林之中,使敌人很难发现和找到。然而尽管如此,由于汉奸的暗中活动和出没无常,使区机关防不胜防。

就在区机关转驻东山不久的一天深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裴永善,带领区警卫人员在夜间出村巡逻时突然发现一股日伪军打着灯笼火把朝东山村扑来,并从四面八方将东山村包围。在此紧急情况之下,裴永善为保护区干部和村里群众的安全,他随即命令警卫人员急速返回村里,通知干部和群众向西山转移,而他自己只身一人跑到村东山头连连鸣枪,以此诱敌东来,掩护区干部和群众迅速西移隐蔽。

霎时间,裴永善在东山岭上不住地朝来犯日伪军射击,使日伪军疯狂地向他冲来。此时,裴永善深知区干部与村里群众正在转移隐蔽,顿时站在山头大喊:“小鬼子你来吧,老子在这里等着你们。

在黑夜之中,日伪军满以为哪里有枪声哪里就有区干部和游击队,于是便寻着枪声一窝蜂地朝东山岭上猛烈射击。而此时,为了让区干部和群众转到安全地带,裴永善继续以枪声引火烧身,一直把成群的鬼子引入裴圪塔的山沟里。这时,鬼子地形不熟,又是黑夜,只听枪声响,难见一个人,因此,只是胡乱开枪。而裴永善则凭借熟悉的地形,又利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连打死几个鬼子,直气得鬼子嗷嗷狂骂。

就这样,裴永善单枪匹马在裴圪塔山沟里与日伪军周旋苦斗了四个多小时,直到东方破晓,日本鬼子在山沟里疲于奔命也没找到一个区干部。这时裴永善长长吁了一口气,继续隐蔽在山沟里,伺机脱险。然而,谈何容易?天大亮后,日伪军在山岭上四处搜索遥看,发现只有裴永善一个在和“皇军”兜圈子时,鬼子气得“八格呀噜”狂吼不停。敌指挥官挥起大刀:“抓活的!”于是,日伪军端起枪就追。而此时的裴永善倒冷静了,深知自己终将难敌群魔,便以死也要把日本鬼子当猴耍。于是,他什么也不怕了。不过,裴永善从来就没有怕过。

就这样,裴永善一会儿钻到沟里,一会儿转到山岭上,使日伪军跟着他穿来穿去“捉起了迷藏”。而裴永善又深知敌人要抓他活的而不轻易照他开枪,因此,他在同敌人穿山沟中不时回身举枪就打,致使紧跟在他后的日伪军不是被打死,就是打得爬下再也难以起来。直到这时,裴永善才发现已将子弹打光,但也绝不让敌人将自己活捉。于是在弹尽后,他带着伤痛,爬上东山岭头,端起身边的一块块石头朝着疯狂冲上来的日伪军猛往下砸,并大声喊道:“有种的冲上来,老子不怕死,来吧!”接着一块块石头向鬼子的头上砸去!这时,鬼子感到活捉裴永善根本不可能。于是,下令向裴永善开枪扫射。

在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中,裴永善英雄地倒下去了!他为保护我党抗日干部和东山村群众的生命而英勇牺牲了,鲜血染红了东山坡岭……

为纪念永善烈士,1945年阳城解放后,县委、县政府于当年7月将他战斗工作的东山村命名为“永善村”。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人民心间。(《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作者:杨忠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