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求创优
稳定增收奔小康
——临猗县老促会对革命老区重点村焦家营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与建议
焦家营村位于孤山南麓脚下,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小山村。1939年到1940年,曾为原猗氏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的根据地,是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地。现有户籍人口247户,849人,实有耕地3400亩,人均3亩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和县、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村民生活福祉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导产业优化成型,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全村栽植具有山村优势的大红杏800多亩、苹果1000亩、其他果品400多亩、双季槐1433亩,仅大红杏一项年收入达600多万元,人均6千多元。外出务工人员达100多名,养殖专业6户,形成果业、养殖、务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稳定增收的态势。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00元,比2010年增长61%。
2.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产生活条件优化。该村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严重缺水、村道不平等难点问题,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已得到全面解决。所有旱地变水田,大小巷道全部水泥硬化、栽植绿化,安全优质自来水全部入户到家,通村公路全为柏油路达到“四好”要求,公交客车如时到村,每天5趟不间断,70%农户自购小车,出行四通八达,促进了开放发展。
3.精准服务民生民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覆盖。该村目前已无危房户。村里建起卫生所,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村民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到位达100%。电视、电脑、手机全普及,互联网入户全覆盖。今年新增贫困户1户3人,正在精准帮扶,贫困户已跟上共同致富的前进步伐。
4.村级治理争先创优,弘扬老区精神树起一面旗帜。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淑艳,任职15年来,忠心耿耿,勤政为民,任劳创业,廉洁自律,注重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调整,开拓引黄工程,曾为引进双季槐产业呕心沥血,病倒住院,制定村规民约,使各项工作跨入先进行列。她特别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宣扬,在县、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建起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成为市、县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引导村民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接待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参观受教年达200多个团队,近千人次,十年来累计人数达数万人次。广泛宣传老区精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树起了弘扬革命传统的一面旗帜。
1.抓重点,着力创优夯实主导产业。该村在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苹果产业效益低下不稳,需要进行调整,引进新品种、新产业,新技术推广不够普及,户与户的收入差距较大,引进新技术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推进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该村已计划与本乡丰淋牧业公司联合发展养殖业,尚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因此建议,县上农业、果业部门和乡党委、政府深入该村调查研究,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导向,以群众的愿望为指向,促进主导产业不断优化,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有效提高小康水平。
2.补“短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该村出行大路和村内巷道硬化虽已到位,由于年久失修和管护不到位,已形成部分损坏,严重影响交通,需要进行整修,建议县上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支持。该村的厕所革命已列入议事日程,村民兴致很高,尚需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迅速推进到位。该村的文化建设比较滞后,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县文化部门能够予以指导和支持。
3.谋发展,着力开拓集体经济。认真解决该村集体无收入问题,是持续发展的活力所在。为此,几年来他们想了不少办法,但难以见效。比如,他们想利用开发孤山向阳荒坡的自然优势,实施太阳能工程,总因无路通行而难以实现。目前他们正积极同有关企业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这一工程付诸实施,以有效地开拓集体经济的实力和财源。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指导支持,解决三公里通山路投资问题。同时,他们将通过认真落实农村新一轮改革政策,兴办适势的集体产业,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老区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推进老区村庄迈上振兴发展的新台阶。(《山西老区开发》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