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凌云壮志红太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凌云壮志红太岳

——古县老区凌云村产业脱贫纪实

□古县老促会 / 王学亮 韩志亮

 

 

凌云村地处霍山脚下,这里群山环抱,绿水萦绕,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太岳山革命老区。1943年3月,太岳地委最高学府——太岳中学曾在凌云村的神圪垛办学,老一辈革命家裴丽生曾担任该校校长。太岳中学在这里办学的二年半时间里,招收新学员200余名,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干部。同时凌云村还是对革命贡献较大的村,抗战时期,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八路军在该村办后方医院,帮助救治伤员100多名,支持掩护区委干部在吴儿岭办干部培训班。当时的凌云村被称为抗战时期最牢固的后方,凌云村民被誉为抗日最可靠的群众。
时值初冬,凉风习习,根据县老促会的安排,我们一行对老区凌云村进行了调查。当我们走进凌云村时,被满山的松柏覆盖,遍地的核桃树,宽阔崭新的古北公路以及宜人的新农村所吸引。陪同我们调研的村民刘广云说:“以前我们村虽然有资源,但不能很好地利用,一直是一个穷村子、烂村子,县上、镇上每年都派工作队整顿帮助,村里没有像样的道路,村民没有像样的房子,传统的坩子顶房一住就是几辈子,要说大的变化,主要是在21世纪以后。
凌云村人民不仅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使这片土地更红、青山更绿,他们抱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幸福家园的愿望,几十年来,与大自然斗、与不良风气斗,以山养山,靠山吃山,保持了山绿林茂,天蓝水清,生活富裕,人畜兴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历届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先后投资23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新建了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组公路9华里,进行了旧房拆除和村组道路两旁绿化。到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5780元。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达100%,幼儿教育达100%,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
在发展产业脱贫过程中,凌云村紧紧抓住“优质核桃第一村”的优势,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出了“提高老树,管好中树,新栽小树”的发展规划。对老树实行修剪管理,刨盘施肥,病虫防治,对中、幼树实行高接换优,专业管护,保持了古县优质核桃品牌。到2018年底,全村新发展核桃树26000株,产核桃125吨,人均核桃收入达2100元。同时村里还成立了“霍山养殖业合作社”。这几年村里的养牛户、养羊户、养鸡户不断增加,石滩村民组李刚贵带了个好头,三年中大小牛发展到32头。他说:“外出打工,年龄有点大了,没人要。靠种地咱也没几亩地,收入也不行,靠养殖业为咱农民致富开拓了一条门路。
在凌云村召开的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峰告诉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转型发展,建设绿色环保、富裕文明的生态家园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对原来开山建石料厂、挖河办沙厂这些破坏生态、有损于子孙后代的产业必须坚决关闭。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合作社”和绿色山货加工规模,依托太岳中学这一红色资源,着力开发露崖寺、南京河、北京沟等旅游景点,为凌云村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座谈中,老促会对凌云村近几年的发展非常欣慰,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凌云村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科技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老区凌云,太岳山中的一朵奇葩,一个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小山村,如今正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