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白菜炖豆腐【散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白菜炖豆腐【散文】

河津老促会  薛振堂

今年这个春节,因为疫情肆虐,只好宅在家里。

年前的时候,女婿专门开车上山,从乡宁县城买来十多斤上好的豆腐。这不,春节哪里都不能去了,亲戚也不能上门来。寂寞无聊,就成天想办法做一些豆腐菜,即为了享受,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和尽快把这十多斤豆腐消灭光。

豆腐菜的做法很多,但是做起来都很是麻烦。所以,大多时间,还是做白菜炖豆腐。白菜炖豆腐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易得,是一种常见的广受老百姓喜欢的家常菜。

豆腐,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誉为“植物肉”。豆腐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成,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豆腐营养价值较高。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求量。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大白菜是很有益营养的菜蔬,特别富含的维生素C,对肠胃非常有益。

白菜炖豆腐,是农村最常见的菜,也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菜,在那艰苦的年代,能够吃一碗白菜炖豆腐,是人们一种生活上的奢侈享受。

记得小时很跟着父亲上北山拉炭,在乡宁与河津的交界处——上马台路边的山崖下,有两三个昼夜支锅子的。冬天的寒风刺骨,石子飞扬,山崖下那几口锅子里却热气腾腾。锅子里就是一锅白菜炖豆腐。从深山里拉炭到这里的人们,坐在炉子前的板凳上,掏上一毛钱,买来一碗白菜炖豆腐来解乏困。说是白菜炖豆腐,而碗里只有两三片豆腐和一些煮熟的白菜帮子,汤水上面飘着一层鲜红的辣椒,这就算是白菜炖豆腐了。家里条件好些的,再花上一毛钱,买一根麻花煮上吃;而条件差的就舍不得花这一毛钱了,掏出馍袋子里冻成冰疙瘩的玉米馒头,用力撕开,泡在热乎乎的辣子汤里,吃得差不多了,笑着求老板再添一勺子辣子汤,就十分满意了。

高中毕业后,我们一个同学的亲戚在县委工作。又一次,一大早我们相跟着他亲戚那里玩。到了县委大院,刚好是吃饭的时间,他那亲戚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吃饭,每人领了半碗白菜炖豆腐和2两白面馒头。吃完饭,其中一个同学很惊奇地说∶怪不得当干部的馒头吃的少,光着半碗白菜豆腐,就能填个半肚子,营养就是好。

我在学校带初中毕业班的时候,那年春天,孩子们要去黄河大桥参观。经过学校批准,我带着孩子们步行四十多里去龙门黄河大桥玩。中午,我们来到禹门口唯一的一家饭店吃饭。那时候孩子们身上根本没有多少钱,最多也就装个两三毛钱。所以,我和孩子们一样,就吃最廉价的一毛钱一碗的白菜炖豆腐泡馍馍。热腾腾的菜端上来了,我用筷子在碗里翻了几下,呵呵,没有几片豆腐,白菜帮子倒是不少。我笑着对同学们说∶烩菜一碗,豆腐三片,同学们吃吧。引得孩子们一片欢笑,至今有些同学还记得当年的情景。

九十年代后,生活好了起来,在单位经常吃白菜炖豆腐,有时候天天吃,都吃腻了,似乎吃不出过去拿白菜炖豆腐的香味和情趣了。尽管如此,老百姓的生活中,还是离不开着美味的豆腐和白菜。逢年过节,都要做一锅香喷喷的白菜炖豆腐,红白喜事的大锅饭里,也总有一顿饭吃的是白菜炖豆腐。人们似乎总吃不腻,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没有这白菜炖豆腐吃起来香甜、吃起来惬意,吃起来舒服……

 作者简介

薛振堂,男,山西河津市人、教育工作者。中国文学艺术家俱乐部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国爱情诗刊金牌诗人、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特约记者、特约编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火炬》杂志社通讯员,《走向新世纪》系列丛书全国十佳明星作者,一级撰稿人。运城市委社情民意信息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河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副秘书长,河津市地方志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河津市委老干部局《河津老干部》杂志主编,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法人代表,河津市关工委副主任、五老宣讲团团长。2016年,个人事迹入编《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作品散见于中宣部《党建》杂志、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人民代表报》、《中国老年》杂志、山西省委组织部《映像》杂志、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东方散文天津版《散文福地》、人民网、凤凰网、黄河新闻网、《作家时代》、《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报》《星星.散文诗刊》、《微篇小说》、安徽《城乡文化》、湖北《映山红》文学季刊、黑龙江《文学艺术家》、山东青年作家协会《文化前沿》、陕西人民出版社《文化艺术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河东文学》等全国各类报刊。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