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老区发展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网络

永济革命老区位于我省西南端,运城市西南部,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下辖7镇3街道,265个行政村,其中老区村31个。这里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山河破碎,蒲坂儿女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苦寻光明。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蒲坂大地的第一个党组织——虞临永支部建立,从此永济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惧挫折失败,战胜血火考验,付出流血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贡献。
1997年永济市老促会成立迄今,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始终将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牺牲奉献铭刻于心,始终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与他们同呼吸心连心,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入老区镇村,实地调查研究,上传老区民意,精准建言献策,搭桥梁结纽带,解难事办好事,矢志不渝助推老区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老促会”“全国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先进单位”“全国老区宣传先进单位”。

 

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老区发展

□永济市老促会

 

2020年1月15日,永济市老促会在革命老区村慰问。

 

聚焦红色  讲好老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全面领会总书记要求,我们深感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思想上聚焦红色,切实讲好老区故事,应是我们老促会工作的鲜明特色和重中之重。基于此,每年年初,永济市老促会都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老区宣传座谈会,安排当年老区宣传工作,明确新闻、文化、文联、教育等部门的宣传任务,组织大家通过各种形式创造性地讲好老区故事。
一是组织老区史书编纂,为讲好老区故事提供丰富资料。先后组织编纂印刷了《永济革命老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贡献》《永济革命老区60年巨变》等反映当地老区建立发展和老区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书籍,并发放至全市机关单位、镇村学校,组织阅读,广泛宣传。倾情编纂的《永济革命老区史》也已送审,即将付梓待版。同时,还先后在《中国革命老区》《中国老区网》《山西老区开发》《运城老区工作通讯》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50余篇,多方面宣传永济老区建设发展的新人、新事、新精神、新成就。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为讲好老区故事提供基地和平台。1997年永济市老促会成立后,相继主导修建了西开张村虞临永支部纪念馆、西姚温抗日英烈园、东伍姓村抗日英雄纪念碑、普乐头村地下联络站、虞乡血泪井等7处红色遗址,使讲好老区故事有基地有场所。每年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特定纪念日,均组织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到红色遗址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老促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还轮流担任讲解人。2016年,已82岁高龄的老促会秘书长张广印,还受邀到红色遗址,满怀激情主讲老区故事。

三是进行阵地融合,为讲好老区故事策划布局。借助市电视台、《永济报》《永济新闻》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平台,开辟“饮水思源、不忘老区”“蒲坂英烈谱”“老区帮扶在行动”等专栏,开展专题宣传,打造全媒体融合的老区宣传阵地。坚持宣传部、老促会、老区镇村三位一体宣传机制,对革命老区先烈、党的革命老区建设方针政策以及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四是丰富活动载体,为讲好老区故事创新形式。结合永济实际,积极谋划富有创意的宣传活动,定期举办老区宣传书画展,开展红色文化下乡活动,组织鼓励新闻、文艺工作者等到重点老区村进行体验和采风,为创作弘扬老区精神、展示老区发展成就的好作品牵线搭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功能,赓续光荣传统,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
 
担当使命  践行庄严承诺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加速老区发展进程,我们既注重鼓励老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注重凝聚多方力量,同心同向,担当使命,践行庄严承诺。
一是坚持实行定点帮扶。2008年,老促会建议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对全市31个老区村实行定点帮扶。据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市直单位定点帮扶老区村的通知,选定32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全市31个重点老区村,制定出帮扶规划,并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动摇”要求,即坚持市直单位定点帮扶老区村的制度不动摇;坚持老区优先优惠的原则不动摇;坚持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目标不动摇。老促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经常性地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同时,每年都召开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单位汇报会,交流情况,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推动工作。帮扶单位先后为31个重点老区村争取落实各项投资7142万元,安排各类建设项目71个,硬化村通道路和巷道60余公里,改善黄灌面积1.6万亩。
二是坚持搞好联系点。每年老促会都要选择两个老区村作为联系点,经常深入联系点,走访老区群众,与干部群众促膝对面,敞开心扉座谈交流,体察基层民情,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在西姚温村,我们组织协调民政、交通、林业、农机等单位,筹资40余万元,在村“两委”帮助下,对地处西姚温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和永济英烈园区进行大规模整修。在西开张,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经过3个月努力,编写释文版面20块,共计1.8万字38幅图片,顺利完成了“虞临永支部纪念馆”筹建工作。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长处村,协调交通局投入国补资金40万元,协调财政局投入扶持资金4万元,修建通村水泥路2100米,又协调市电业局帮助解决了变压器增容问题。在麻村,争取市交通局和文体局支持,建成了面积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大力推进老区村的产业扶贫,使老区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技可用、有利可获”,将“两不愁、三保障”在老区村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做好老区村脱贫调研评估,把老区的政治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红色资本,把老区精神转变为物质实力,加速了老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树立快速发展典型。促进老区发展,不仅要靠支持,靠帮扶,更重要的还在于激发老区的内生动力。为了激发老区人民发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发展的积极性,经老促会建议,市委、市政府先后树立了洗马、东姚温、东开张、南苏等10余个老区先进典型村和郭管管、张志善、余艳萍、李栓牢等一批先进老区村带头人。使老区人都知道老区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使老区的干部更加懂得肩上重任和红色担当。原西姚温村党支部书记李栓牢,上任后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资金短缺,村委会信贷主体缺位,他就以个人名义申请信贷资金,在外工作的儿子得知后,千方百计劝阻,他回答儿子的只有一句话:我是党员,就要有这个担当。
 
心之所系  倡导“老区优先”
 
回顾党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牺牲奉献,常使我们思绪奔涌、感慨万端;饮水思源,他们的衣食住行、温饱安康,始终是我们的牵挂惦念;心之所系,每每建言献策之际,我们总是首先想到老区群众,坚持倡导“老区优先”。
1997年永济市老促会成立之初,就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安排涉农项目、涉农资金、落实农村改革的优惠政策老区村应优惠优先的建议,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支持。多年来,永济市老促会每年年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财政局、农业开发办公室、水利局、农机局等30余个单位,了解上级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项目的部署情况,强调的第一话就是老区优先。后来,为了便于联络沟通,经老促会理事会研究,并请示市委、市政府批准,把这32个单位,全部吸收为老促会的理事单位。20余年来,这32个单位早已形成了“老促会工作重要,老区发展优先”的共识,并身体力行,付诸实施。2016年始,全市共为31个老区村优先安排项目71个,投资4512万元,为老区村铺修水泥路、沥青路141公里;投资2296万元,为老区村修建各种水利设施161座(条);投资100余万元,为老区村建设设施农业、引进新品种、培训农科人员和农民经纪人等。2017年土地确权定位改革开始后,为加快老区村经营体制改革步伐,有关部门实行优先安排,至2018年底31个老区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部结束,使老区村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种专业合作社迅速增加,改革发展呈现出迅速向好的新局面。
 
枝叶关情  倾力山滩边区
 
永济市的31个老区大多靠山(中条山)、靠滩(黄河滩、伍姓湖滩)、靠边(市域边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生活生产的困难较多,他们的问题和诉求多是向村干部、镇干部反映,一些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解决。对此,老促会就将每年调查研究的目标尽量选在靠山、靠滩、靠边的老区村,实行调研改革,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和专题调研。
一是涉及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问题进行重点调研。2010年以来,老促会重点调研的课题是老区农业“四项”补贴落实情况、老区群众饮水安全状况、老区危房改革补贴落实情况、老区通油路(水泥路)情况、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调研分析,撰写调研报告20余篇,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专题调研。去年,老促会安排的专题调研项目是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调研对象是赵柏、东信昌、西开张三个老区村。调研中发现,村干部反映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缺位和原属集体资产管理(包括房产、机动地、盐碱荒地)的法律措施缺位。根据这一情况,老促会立即部署安排,对全市31个老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权属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研。调研结束后,撰写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三是及时沟通反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迅速撰写完成专题报告,由会长或副会长直接呈送市委、市政府分领导,并与之协商解决办法,分管领导签批办理意见后,老促会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协调督促办理。程序化的扎实工作,使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三届老促会提出的老区村公用经费严重短缺问题,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市财政每年为31个老区村每村补贴经费5000元,已执行至今。2017年,四届老促会反映的老区尚志村出村1公里油路损毁严重,群众出村难问题,年内市交通部门即进行了重新铺设。2018年反映的老区南苏村村委办公、农业技术培训综合小楼年久失修问题,即由市委组织部和农商银行出资进行了修缮,并配备了桌椅、电脑、网络设施,重新投入使用。2019年反映的老区韩阳镇下寺村因山泉断流、人畜吃水困难问题,市水利部门一边责成供水公司用水车按时为群众送水,一边研究立项,列入全市集中供水后续工程,迅速投入实施,使困扰下寺村的人畜吃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反映的老区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流转管理法律措施缺位问题,市委书记徐志英亲自签批,责成有关部门拿出意见,在引深老区村经济发展改革中统筹解决。多年来老促会倾力山滩边老区村,贴心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深受赞誉,老区村群众亲切地称说“老促会真是和咱老区村心贴心的老促会”。
 
形象立会  彰显过硬作风
 
永济市四届两任老促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作风过硬。我们始终认为,老促会作为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应是一面鲜红旗帜、应是一块精神高地,它担当的是责任,体现的是作风,树立的是形象。
一是工作扎实。每月初召开全体理事会,确定当月工作任务,将有关事项分解到会长、副会长和理事;月末召开理事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1996年,四届老促会会长张克让已是83岁高龄,患严重脚疾,行动不便,但仍然坚持参加并主持例会,对确定的工作任务,坚持和同志们一起深入老区村调研,亲自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告情况。
二是节俭办事。市财政每年都要为老促会拨付一定经费,以利老促会开展工作。但为了节俭办事,更好地支持老区建设,老促会坚持时时处处精打细算、节约经费。老促会主要工作在农村,到镇村联络工作多,调查研究多,因而下乡多,用车多,在乡下吃饭多。用车方面,坚持尽量不调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公务用车,租用车辆一律是无暖气、无空调、租金最低的车,使用内部同志的私家车,也是只支付油费,不付租金。特殊情况须在乡下就餐,多是一碗面条、一碗汤,或是一碗泡饭、一个饼,节约的经费全部用于老区建设工作。
三是信念坚定。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负面言论,老促会一班人讲的最多的话,是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目标不放松,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服务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必须信念坚定,一以贯之;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履责、 砥砺奋进,脚踏实地当好老区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助推器;做的最多的事,是真抓实干,助推老区人民及早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民一起奔小康。
 
闻令而动  全力防控疫情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永济市老促会闻令而动,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和老而弥坚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疫情防控,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抗击疫情的部署和号令,展现了老促会应有的作为与担当。一是通过电话动员理事会成员和理事单位发扬老区精神,向重点疫区捐款捐物。截止3月12日,理事会成员和理事单位干部职工,共向疫区捐款捐物计85.3万元。二是通过电话通知31个老区村,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发扬老区精神,投入疫情防控。31个老区村共动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1800余人,参与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进行管控和消毒,为从湖北武汉回乡居家隔离的村民测量体温和提供生活服务。三是通过电话通知卫计局等理事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发扬老区精神,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打好疫情防控战。各理事单位迅速行动,免费向老区村捐赠口罩3万余个,市卫计局数千名干部职工全部投入疫情防控战,吉空军、钟荣霞、刘丰、寇雪庆、王芬、侯江亭6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湖北天门投入重点疫区的疫情抗击战。全市干部群众以忘我的工作和高度的自觉,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止3月12日全市疫情报告始终显示新冠肺炎零确诊、医疗救治零感染。
 
       去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花。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以更加崇高的政治责任担当,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助推老区发展,为使党中央“让老区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的庄严承诺变为现实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