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36岁当副省长,推荐人竟然有他!
这是刘源将军退居二线后,又一次故地“寻根”。2016年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下午,他回到首都师范大学,将自己的上将军服捐赠给母校。此后,他还曾前往自己早年工作过的一家北京企业。资料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是工厂的学徒工。
大家都知道,刘源当过河南副省长,这里也是他步入政坛的起点。那么,与此次捐赠军服有关的刘庄和史来贺,又与将军有何渊源呢?
在捐赠仪式上,刘源动情地说,这些年来回刘庄都穿着军装,今天特意穿上24年前在河南工作时穿过的那套西装,以此表达对河南、对刘庄的情谊。
1982年,刘源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下基层,先由国家分配到新乡县七里营公社任管委会副主任,第一站就在刘庄见习,拜史来贺老书记为师。
刘源说:“从戎离豫20余载,一直自认是河南人并以此为荣,无以回报,唯有为故乡人民争光,谨赠献珍爱的、象征着使命、光荣、奉献的军服(07式上将礼服),并敬致崇高的军礼!
1983年3月到4月间,北京日报连续两次在头版刊发了刘源下农村的报道,一篇名为《做人民的儿子——刘源同志给老师的一封信》,另一篇名为《俺村来了北京的大学生——访刘源》,记录了刘源扎根河南农村的故事,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和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谈及为什么选择河南,刘源在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中写道:“河南,在全国是人口第二多的省,但经济底子很薄。抗战初期,我父亲曾任中原局书记,与河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他老人家死在河南。他作为人民的儿子,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作为人民和他的儿子,也要像他那样,为人民献出自己,完成父亲的遗志。”
当时,刘源是带着户口来到农村的,有人对他这种与某些“时尚”相悖的举动并不理解,有人还说他是来“镀金”的。后来知道他是“高干子弟”以后,又说他是来“搞调查的”。
对于这样的议论,刘源用行动作出了回应。他每天除了睡觉,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学习上,绷紧了劲干10个多小时,管十多个企业,每天还必须保证两个小时的夜间学习,这样只有五、六个小时休息。按他自己的话说:“好在我是一沾枕头就着,直到清晨挣扎着爬起来,连个梦都不做。”
在农村,刘源的生活很简朴,据当地干部们说,他有时早晨买个馒头,喝口开水,就算一顿饭,下乡时也不吃招待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刘源当时每月工资加补贴是六七十元,但他从不乱花。他下农村后,一年积攒了三百元钱,分别寄给了广东灾区人民和雁北的农民(原编者注:刘源曾在风沙弥漫的雁北农村插过七年队)。
说到史来贺,中原大地几乎无人不知。上世纪50年代初,他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是他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让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1988年1月,河南省七届人代会爆出一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36岁的刘源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副省长。100多名代表在推荐理由中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同志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工作敢想敢干而又任劳任怨,有突出的政绩。”
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回忆当年采访刘源的经历时,描述了刘源当选副省长的前后:“新乡县的同志介绍,刘庄的党委书记史来贺十分了解刘源,也是竭力推荐刘源当副省长的人大代表之一。”
刘源当选后,驾着车一溜烟穿过铁路越过黄河,径直朝豫北平原的刘庄奔去,他去找史来贺。
老史回忆说,当时我不在刘庄,也没去开会,因病住进了医院。从电视新闻里知道刘源当上了副省长,夜里偷偷从医院里溜了出来上刘源家去,结果两人途中相遇。“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刘源说, “脑子里装的全是郑州的城建工作。”
“选中就干呗!” 史来贺鼓励他,“没经验就学。这些年,你还不是这样闯过来的吗?想想你爹,想想百姓对你的期望,你只有一条理:干好!”
河南人都说史来贺对人从不轻易表态,也从不轻易夸奖人,可他认为刘源是个人才,是个栋梁,破例称赞他。他对记者说:“刘源是高干子弟不假,可都说他不像高干子弟。他当郑州市副市长三年,管城建。如今的市长不好当,管城建的尤其难。可你们两位大记者到郑州街头转一转,刘源的口碑好着呢!”
刘源上将最新发言,震撼5700万退役军人!
刘源:刘少奇之子。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军衔,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日刘源最新发言曝光,发人深省。
第一个是人心向背,我把这个问题排在反腐之前。因为民心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首要问题我们解决没解决好?我们说联系群众,但现在群众是谁?共产党今天的依靠力量是谁?以前讲是工农兵学商,但现在的工农群众,很多人对我们怨声载道。他觉得你们是既得利益者,再怎么发展,都跟自己没关系。
富的太富,穷的太穷。其实共产党办没办好事儿?办得好事多了去了。你看几乎所有的县、市政建设都很漂亮,马路高楼修得很讲究。可是老百姓为什么还这么多怨言?
问题就在于我们改革的红利到底应该落到谁身上。土地革命战争时,一句“耕者有其田”,就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我想,现在一句“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也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再一个就是怎么对待“兵”的问题,特别是复转军人!还包括一些参加过作战的人员。对他们怎么看?现在有些地方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维w”动不动就是冲着这些人来。
老实说,真要打江山、保江山,还得靠这伙人,绝对是铁杆儿,绝对忠诚。现在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已经不多了,即便他们13岁、14岁参军,也已进入暮年,来日不多了。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待遇、一些荣誉。我们国家现在出得起这笔钱。哪怕是从贪官污吏手上没收的钱拿点出来,也够这些老兵用的。
这是在传承一种民族精神。把复转军人和抗美援朝老兵等参战人员安排好点,安抚人心,顶雄师百万。能够为共产党上战场的这些人,你不依靠他,把他边缘化了,这怎么行?
有些地方一天到晚防着复转军人,生怕他们聚会、闹事,这是出现了方向性的大问题。根本不必担心他们聚会,他们长期受党的教育,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有觉悟、识大局、听招呼的。他们在一些红色纪念日聚会,绝对是聚集正能量,应该支持。我们联系群众,首先要联系他们。
当然,还应该包括“学”和“商”,也就是爱国知识分子和爱国企业家。他们团结在一起,才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大多数。所以我认为,人心向背的问题、依靠对象的问题,这才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腐败恶疾。腐败是战斗力的第一杀手,腐败不除,未战先败。甲午战败,重要的原因是败在贪腐。现在这种从上到下的腐败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他们形成了一个官官相护的利益共同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权钱交易,厚颜无耻。当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躬身反省,最大的教训之一就是吏治腐败猛于虎,逆向淘汰,精英流失,贪腐成风。
受 “四风”习气影响、贪腐问题冲击,他们对军队政治生态的破坏,高中级干部公信力缺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立信。
必须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深入除积弊、清遗毒,大力肃纲纪、扬正气,切实把对高中级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和干事创业的管理严起来、实起来,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重拾广大官兵的拥戴和信赖,推动形成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强军力量。
最根本的是抓好铸魂补“钙”。剖析一些贪腐分子违法乱纪的轨迹,缺乏精神之“钙”、忠诚之心、为民情怀和气节操守,是他们迷途忘本、贪赃枉法的根本原因。
必须从“总开关”上用劲发力,切实对仕途与理想、个性与党性等终极追问作出正确回答,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强化同错误现象开展严肃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让高中级干部的精神家园崇高起来。
我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染着军人的汗水与鲜血,只有他们才使得我们国防巩固,才使得我们安居乐业!不管何时都应厚待这些最可敬可爱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李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