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长治市最早的地方党组织成立前后
慷慨悲歌燕赵地,兵刃血火太行山。长治市古称潞州、上党,自古为战略要地,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千百年来,曾发生过一次又一次农民起义。古有郝散、劳聪、陈卿等,近有义和团反清灭洋运动,但都因没有一个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导致失败。
长治是山西省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1919年在北京“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影响下,长治城内各中等学校师生率先接受新思想,纷纷走上街头,抨击时弊,宣传革命思想,使长治人民在沉睡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更使长治人民看到了新的曙光,极大地激发了长治进步知识分子寻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激情。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长治城内各中等学校师生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罢教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纷纷上街募捐,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多次的爱国学生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长治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为中共党组织在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926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四届二次扩大会议“应广泛吸收一切革命分子入党”的指示精神,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地执委)委员周玉麟到长治、晋城等地进行建党活动,向在晋城老家度寒假的山西省立第四中学(驻长治)学生孙新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并介绍孙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孙新成为长治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孙新返校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秘密开展组织活动,很快在四中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向进步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短时间内先后发展袁政和 (高平县瓦窑头村)、侯充之(高平县周篡村)、康森奇(黎城县庄头村)、王魁生(洪洞县李村)四人入党,并于4月初建立了四中中共党小组。7月,按照党“为适应大革命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的指示精神,在四中建立了中共潞安支部(亦称中共长治支部),孙新任党支部书记,成为长治中共党组织的第一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治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中共长治党组织创始人孙新
中共潞安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召开了长治中等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培训骨干,学习宣传马列主义,使长治地区的革命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从此之后,长治地区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势如雨后春笋。1926年7月中共党员罗灌中(罗连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回家乡屯留成立了屯留县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并发动民众开展了要求津贴、反对贪官污吏、抗拒苛捐杂税的斗争。11月,罗灌中按照上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到农村去”的号召,同中共党员宋冠英在屯留发展了本县第一个中共党员杨葆田。12月,在屯留南宋村创建了中共屯留支部,时有党员4人。1927年4月,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驻长治)也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当时在学校求学的有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等一大批进步青年,他们思想活跃,要求进步,积极向组织靠拢,后来,都先后参加了中共党组织。至此,长治地区在省立四中、屯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成立了3个中共党支部、党员29人。中共党组织在长治地区的相继成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这块土地上的迅速传播,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唤醒了上党大地,照亮了上党人民的前进方向,使长治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揭开了新的篇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在山西,阎锡山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进行“清党”,使山西的形势骤然严峻。8月,省立四中党支部遭到破坏,人员被迫转移。省立四师和屯留支部在白色恐怖下继续坚持斗争,并在斗争中得到逐步发展。当时,仅省立四师支部就发展了12名党员,并于11月14日组织领导了震惊上党的“驱逐反动校长姚用中”的学潮,王春、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等都是学潮中的积极分子。学潮斗争的胜利,使百年来逆来顺受、任凭命运摆布的长治人民尝到了斗争带来的喜悦,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年夏,襄垣籍中共党员梁品青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回到老家邕子村一带介绍张文琦等入党。10月,在邕子村成立了中共襄垣支部,组织领导襄垣羊工工会、农民协会和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3月~4月间,由于中共山西省委在太原的通讯机构暴露,支部领导成员被捕入狱。刚建立半年时间的中共襄垣支部也遭破坏,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党组织由城镇逐步转移到边远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发展。
1933年初,中共山西省特委为了重新恢复长治地区党组织,委派回长子原籍养病的北平朝阳学院学生、中共党员陈华夫组建了中共长子特别支部(亦称屯长支部),秘密组织领导了屯留、长子两县的学生运动和农民抗税斗争。同年8月,省特委还指示从南方返回武乡原籍开展秘密斗争的中共党员李逸三,发展史怀璧、程登瀛、赵瑞璧、武三友等人入党,并组建了中共武乡县委,组织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五抗”运动。之前的1930年,中共沁源县委也秘密成立。在沁源党组织成立前后,中共早期党员宋乃德发挥了积极作用。至此,长治地区的屯留、长子、壶关、平顺、武乡、沁源、长治县等县共先后成立了2个县委、1个特支、7个基层支部,党员100多名。其间,各个党组织虽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但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
沁源党组织的创始人宋乃德
在长治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以孙新、宋乃德为代表的一批早期优秀共产党员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宋乃德,1926年入党。9月受中共太原执委派遣,到家乡沁源及屯留安泽、霍县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以“读书会”、“农民夜校”、“平民学校”等形式宣传革命,发展壮大党组织,发动农民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组织农民暴动,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1931年,任沁源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任长治县牺盟会特派员,潞安、晋城县县长,积极为八路军筹措军粮,受到总部首长朱德、彭德怀表扬。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共山西省委通过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向长治所属各县派了一批由共产党员组成的牺盟会特派员,秘密地建立了一批党的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1936年11月,共产党员宋乃德以牺盟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长治,在成立长治县牺盟会的基础上,组织上党乡村师范、省立四中、四师等学校200多名师生组成了学生突击队。不久,又吸收80多名青年组成了 “长治牺盟突击队”,并在突击队中发展党员50多名,组建了党支部,成为在长治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他们不仅进行军事训练,还活跃于街头,深入于乡村,演抗日戏曲,进行抗日宣传,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氛围,为后来八路军顺利进入晋东南创造了条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牺盟会长治中心区旧址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先后开抵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以此为依托,先后在各县建立和恢复了党的组织,组建了中共长治特委(后改称中共晋豫特委、中共晋东南特委、中共太南特委、中共太南地委)。1938年2月建立了中共冀豫晋省委驻沁县办事处,负责武乡县以南地区党的工作。同年4月,日军第一次分九路围攻晋东南,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主力取得了威震敌胆的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和长乐急袭战的重大胜利,一举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开创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7月在办事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太岳特委(后改称地委)。这两个地委成立后,先后帮助各县建立了县委或县工委。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到1939年6月,中共太南特委和中共太岳特委下辖组织的党员发展到近万人,成为坚持抗战,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流砥柱。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对晋冀豫区的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在太北区建立了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后改称中共太行区党委),驻武乡的中共晋冀豫二地委(后改称中共太行三地委)划归其领导;在太南区建立了中共太南地委,驻平顺的中共太南地委(后改称中共平顺地委、中共晋冀豫四地委、中共太行四地委)划归其领导;在太岳区建立了中共太岳区党委。同时,中共太岳区党委在长治辖区的沁县建立了中共太岳一地委,在沁源建立了中共太岳三地委。1943年3月,中共太岳区党委同中共晋豫区党委合并(仍称中共太岳区党委),中共太岳一地委、中共太岳三地委和设在安泽的中共太岳二地委合并,以沁源为中心,组成了活动范围较大的新的中共太岳一地委。以上党组织的调整与建立,对抗日根据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抗日战争期间,长治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心,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及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长期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这对长治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是长治地区党组织的大发展时期。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长治辖区内共有3个地委、14个县委、81个县区分委、1465个党支部、28476名党员。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首先把上党地区作为要摘取的“桃子”,令阎锡山部向上党解放区大举进犯。根据地军民奋起反抗,全歼阎锡山部队3.5万人,先后收复了被阎军占领的襄垣、壶关、潞城、屯留、长子、长治6座县城,取得了上党战役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解放战争时期,长治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长治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1945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调整了华北的行政区划,恢复了山西省、河北省建制,撤销了中共太行、太岳区党委及所属各地委。中共山西省委成立后,10月上旬中共长治市委成立。到1949年9月底,长治市(现行辖区)设有1个地级党组织,12个县、市委,64个区分委,2368个党支部,47031名党员。抗战初期,一二九师进入太行时,只有9000人,1946年出太行时,已发展到30万大军,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英雄的上党儿女。可以说,长治人民为支援全国解放,迎接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望历史,从1926年7月长治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创建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23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共长治地方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带领英雄的上党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巍巍太行、逶迤太岳,像两座参天的永恒丰碑,记载着当年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长治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上党儿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更大胜利! 长治市老促会(白水平 马书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