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红色记忆
讲述临汾革命老区红色故事
临汾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讲述临汾革命老区红色故事
临汾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建党百年的风雨征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为把全市五类革命老区重点村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精神弘扬好。市委老干部局、临汾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将开设“红色记忆”专栏,组织开展讲好“临汾革命老区红色故事”活动,激励全市广大老同志和老干部工作者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03
白石村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住地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是一个正规的军事学校,其前身是红军教导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军委命令改编的。1937年9月6日随营学校随八路军总部北上抗日。
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西移,12月30日到达洪洞县,随营学校驻扎白石村,校部设在温家大院。
1938年1月,学校先后招收了三批学员,除部分学员补充到原有的五个学员队外,其余的学员新组建了第6队和第7队,全校学员达到近千人。
驻村后就正式开课训练,系统开展政治、军事教育。政治课内容:统一战线,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等。政治教育由陈明政委亲自抓。着眼点和落脚点主要是转变学员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军事教育内容: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单兵动作,游击成就等。每期基本科目学完后,要组织排连营的进攻与防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和练习。随营学校在洪洞驻扎期间,军事教员陶汉章编出一本17万字(共15章)的游击战教科书——《游击战术纲要》。该书对抗日游击战斗起了重要作用。
八路军随营学校驻扎地 红军八路军驻白石旧址西房正面 (朱德总司令办公旧址)
随营学校在白石驻扎期间,极大地促进了洪洞地区尤其是白石周边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白石村就有二、三十人以及南马驹,西姚头等地的不少人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工作和学习。学校的驻防有力的促进了白石村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随校西迁时,有20多位高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加入到随校的队伍,随校离村时,光白石村就出动了60多辆大车,200多头牲畜积极给予支援,之后村里很快成立起党支部,健全了组织,发展了党员。
随营学校从1937年8月组建到1938年12月并入抗大止,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为部队培养补充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和优秀战士。因是在抗日烽火中流动办学,这就为之后抗大在敌后办分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此举在我军和军事院校建设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红军八路军纪念馆
《游击队之歌》创作与传唱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沿沪宁、陇海、同蒲线作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辗转南京武汉,年底到达山西临汾,住在刘村八路军办事处。当时演剧队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为他们演出,也从指战员那里汲取创作素材。贺绿汀被战士们的精神深深打动,更被战士们火热的战斗生活所感染。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与灵感。
1937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在洪洞白石村的温家大院一间瓦房里,贺绿汀身披八路军政委肖华赠送的平型关战役的战利品------- 一件日军的黄呢大衣,伏在坑沿,就着一盏油灯,整夜未眠,终于完成了《游击队之歌》的词曲创作。
1938年1月7日朱总司令在杜戌村检阅115师686团,并召开高级将领会议。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一队首次把贺创作的这支歌献给了八路军将士和当地群众。
朱德总司令塑像
当时没有乐器伴奏,作曲家欧阳山尊只能用口哨和着助兴。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朱德总司令赞扬说: 战士们就爱听这样的歌。1938年1月上旬,在得到肖华将军将要带领一批将士开赴敌后游击区的消息后,贺绿汀马上到八路军随营学校四队教唱《游击队之歌》……一天清晨,贺绿汀带着学员们高唱着《游击队之歌》为出征的部队送行。并把刻印好的歌页送到肖华手里。此歌迅速唱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励了全国军民浴血奋斗痛击日寇的斗志。至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本村胡天定个人投资1000余万元,经过多方努力,建成了占地 23000平方米的“洪洞红军八路军纪念馆”,成为一个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民俗建筑与现代展馆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是我省唯一同时见证辛亥革命、红军长征、八路军抗日重大历史事件的旅游圣地。
白石村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