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边区特等英雄模范杜葆元
翻开《永和县志》85年版,由县人刘勇主编的人物部分、永和县党史上卷由县党史研究室主任李保成主编的革命英雄谱章节以及县政协文史资料,一个头戴白毡帽,身着黑上衣的男士英雄形象赫然跃于纸上,这位英雄名叫杜葆元,永和城内南圪崂人士,时年大约三十多岁。
杜葆元,男,1910年生于永和县城关镇南圪崂村1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4月赴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习,“七七”事变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三团卫生队指导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晋绥军区第八分区供给部生产股股长,1943年任分区供给部长。
八分区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与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属区的太原市、汾阳县是日军在山西的指挥中心和屯兵重地,是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部和独立混成旅团(后改为五十九旅团)旅团部驻地。据不完全统计,仅1941、1942两年,日伪军对晋绥根据地“扫荡”30多次,历时400多天,其中有许多次八分区都是首当其冲和血战到底的,其伤亡十分惨烈。敌人小部队的突击、奔袭,更为频繁、残酷。加之自1940年以来连年灾荒,军民基本上靠土豆、糠菜、树叶、树皮等维持生命,油盐供应很是艰难,军民体质下降,疾病屡发。指战员冻饿而死,因病无药治疗者常有。所以,八分区的斗争十分艰苦。
1940年部队进入文水、交城山区后,纵队司令员韩钧及各团领导人,提倡在可能条件下,发动部队、机关开展种菜、榨油、磨面等生产活动,自力更生,克服战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根据上级指示,担任生产股长的杜葆元及战士李元中等同志在部队所在地西葫芦川的社科处经营起副食生产。生产科还多处设点种粮、种菜、种烟草、养猪、做豆腐。这样,部队所到之处,均可就近得到供应。后来,杜葆元组织10多个老弱残疾的军人办起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白手起家,固定资产值竟发展到120多万元(西北农民币)。他们还实行军民合作,组织生产,共度难关,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当时军民尊称他为“活财神”。
1943年,解放区军民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掀起大生产热潮。贫苦农民出身的杜葆元已晋升为供给部部长。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凭着丰富的生产和经营经验,带领战士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分区规定任务,指标下达到人,政治部门作思想动员,供给部门解决工具问题,非作战部队主要搞生产,战斗部队利用作战与训练的间隙也要搞生产,机关以科室为单位,连队以连为单位,上自司令员、政委,下至炊事兵、勤务员,每人1把镢头,在部队所在地文水、交城山区开荒种粮种菜。大家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种的土豆、萝卜、大白菜等漫山遍野。当年秋天就获得大丰收。不但部队吃菜难的问题得以解决,还用多余部分换来油盐,得到按需及时供应,战士生活大幅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为此,晋绥八专署、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杜葆元“特等模范经济工作者”称号。1944年,他又出席中共晋绥边区召开的第四届群英会,被誉为“特等部队英雄”。
由于根据地生活条件差,生产、战斗任务重,杜葆元积劳成疾,身染重病。部队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系,让他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后方医院休息治疗。他却执意要留下来,边在部队医院治疗,边和大家一起生产、战斗。1947年12月,杜葆元在部队医院治病期间,残遭潜伏的阎特工人员杀害。时年仅37岁。
杜葆元逝世后,晋绥边区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举行悼念活动。灵堂正中安放着遗像,挂着“学习杜葆元同志克勤克俭、廉洁奉公、联系群众的作风”的巨幅横标。灵堂前陈列着追悼杜葆元专刊,张贴着干部、战士、群众寄托哀思的诔文、挽联等。大家一致公认,杜葆元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干部战士的好榜样,革命群众的好朋友。(永和县老促会 李培宏)
八分区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与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属区的太原市、汾阳县是日军在山西的指挥中心和屯兵重地,是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部和独立混成旅团(后改为五十九旅团)旅团部驻地。据不完全统计,仅1941、1942两年,日伪军对晋绥根据地“扫荡”30多次,历时400多天,其中有许多次八分区都是首当其冲和血战到底的,其伤亡十分惨烈。敌人小部队的突击、奔袭,更为频繁、残酷。加之自1940年以来连年灾荒,军民基本上靠土豆、糠菜、树叶、树皮等维持生命,油盐供应很是艰难,军民体质下降,疾病屡发。指战员冻饿而死,因病无药治疗者常有。所以,八分区的斗争十分艰苦。
1940年部队进入文水、交城山区后,纵队司令员韩钧及各团领导人,提倡在可能条件下,发动部队、机关开展种菜、榨油、磨面等生产活动,自力更生,克服战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根据上级指示,担任生产股长的杜葆元及战士李元中等同志在部队所在地西葫芦川的社科处经营起副食生产。生产科还多处设点种粮、种菜、种烟草、养猪、做豆腐。这样,部队所到之处,均可就近得到供应。后来,杜葆元组织10多个老弱残疾的军人办起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白手起家,固定资产值竟发展到120多万元(西北农民币)。他们还实行军民合作,组织生产,共度难关,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当时军民尊称他为“活财神”。
1943年,解放区军民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掀起大生产热潮。贫苦农民出身的杜葆元已晋升为供给部部长。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凭着丰富的生产和经营经验,带领战士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分区规定任务,指标下达到人,政治部门作思想动员,供给部门解决工具问题,非作战部队主要搞生产,战斗部队利用作战与训练的间隙也要搞生产,机关以科室为单位,连队以连为单位,上自司令员、政委,下至炊事兵、勤务员,每人1把镢头,在部队所在地文水、交城山区开荒种粮种菜。大家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种的土豆、萝卜、大白菜等漫山遍野。当年秋天就获得大丰收。不但部队吃菜难的问题得以解决,还用多余部分换来油盐,得到按需及时供应,战士生活大幅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为此,晋绥八专署、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杜葆元“特等模范经济工作者”称号。1944年,他又出席中共晋绥边区召开的第四届群英会,被誉为“特等部队英雄”。
由于根据地生活条件差,生产、战斗任务重,杜葆元积劳成疾,身染重病。部队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系,让他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后方医院休息治疗。他却执意要留下来,边在部队医院治疗,边和大家一起生产、战斗。1947年12月,杜葆元在部队医院治病期间,残遭潜伏的阎特工人员杀害。时年仅37岁。
杜葆元逝世后,晋绥边区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举行悼念活动。灵堂正中安放着遗像,挂着“学习杜葆元同志克勤克俭、廉洁奉公、联系群众的作风”的巨幅横标。灵堂前陈列着追悼杜葆元专刊,张贴着干部、战士、群众寄托哀思的诔文、挽联等。大家一致公认,杜葆元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干部战士的好榜样,革命群众的好朋友。(永和县老促会 李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