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也说吕梁剧社
吕梁剧社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山西省吕梁地区的一支抗日救亡的宣传文艺团体。该剧社最初起源于永和,发展到隰县东川的黄土镇,吕梁剧社一九三九年秋季在永和县城南圪崂休整后,经永和关渡黄河到陕甘宁边区所辖之地延川县。以后到绥德,经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同志介绍,吕梁剧社于一九三九年冬季,集体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附设干部班学习,从此,该剧社的所有演出人员都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学习训练培养之后,奔赴战争前线,英勇杀敌,演出慰问,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肖纪同志回忆,一九三九年一月至五月,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领导下,永和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流动工作团成立(后逐步壮大,成为吕梁剧社),团长为刘仁镜,当时是永和县实验小学一名音乐教师(地下共产党员),全国解放后,刘仁镜同志在中央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部工作。吕梁剧社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群众文艺团体,主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当年五月,由刘仁镜同志带领数名永和籍男女同学,即王汶、李汀、李笙(女)、药石、郭云英(女)和肖纪(解放后在江西抚州军分区政治部工作)等,前往隰县洪赵中心区参加牺盟会领导的吕梁剧社,该剧社由隰县、蒲县、永和等县的工作团合并而成,并有临汾、洪洞、赵城、灵石等县的知识青年参加,社长是林杉同志。
据该社社员肖纪同志回忆。那是一九三八年,县立实验小学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名叫刘仁镜。他很年轻,又很精干,留着漂亮的短发,身体结结实实,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没有旧学堂里老师的臭架子。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爱和家境贫穷的学生交往。上音乐课时,他是那样的热情认真。那时,我们都不识简谱,他就一句一句地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教唱抗日救亡的歌曲。教唱“松花江上”一曲时,他一面在黑板上画出东北三省的地图,给我们指点地理位置,讲到东北大好河山已沦陷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三千万骨肉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处流浪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悲惨情景;一面用他那清脆而颤抖的声音,向我们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那年,那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特别是教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时候,我看到刘老师眼泪汪汪不住的从脸上淌下来打湿衣襟,我们男女同学不知是在唱歌,还是在思念祖国的大好河山,泪水哗哗地流着,我那哽咽的嗓音已经泣不成声。眼前一片幻景在我脑海里闪过。
据该社社员肖纪同志回忆。那是一九三八年,县立实验小学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名叫刘仁镜。他很年轻,又很精干,留着漂亮的短发,身体结结实实,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没有旧学堂里老师的臭架子。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爱和家境贫穷的学生交往。上音乐课时,他是那样的热情认真。那时,我们都不识简谱,他就一句一句地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教唱抗日救亡的歌曲。教唱“松花江上”一曲时,他一面在黑板上画出东北三省的地图,给我们指点地理位置,讲到东北大好河山已沦陷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三千万骨肉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处流浪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悲惨情景;一面用他那清脆而颤抖的声音,向我们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那年,那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特别是教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时候,我看到刘老师眼泪汪汪不住的从脸上淌下来打湿衣襟,我们男女同学不知是在唱歌,还是在思念祖国的大好河山,泪水哗哗地流着,我那哽咽的嗓音已经泣不成声。眼前一片幻景在我脑海里闪过。
那时我才十岁,父亲领着我出西门向河东逃难,刚走出县城十来里路,日本鬼子已经进了城,噼噼啪啪枪声四起一直不停。过了两天听说日本鬼子撤走了,父亲和我赶紧返回县城看望祖父。当我回到县城一看,凄凄惨惨,静寂无声,唯一的一条南北大街已被日寇焚烧尽光,剩下的只是破碎瓦砾,焦黑的木板冒着丝丝的尘烟,骡马死尸遍地。我目睹了这一切日本侵略者对县城人民奸淫烧杀的野蛮行径,愤怒和仇恨的火焰,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那时,每天晚上,刘老师让我们到学校去,亲自组织我们排练打日本的话剧。排据目时我已十一岁了,刘老师给我带了一顶自制的日本士兵的黄帽子,鼻子下面划了个小胡子,手持一把木制的大马刀,让我扮演一个日本鬼子的角色,还教我学会了一句日本话“八格亚鲁”。郭云英女同学扮演被日寇欺凌的中国妇女……这些栩栩如生的表演,像一幕幕话剧,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所以我尊敬地称呼刘仁镜老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吕梁剧社主要的领导和导演。
当抗日救国的烽火在祖国大地遍地燃烧,人民群众高唱战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然而,蒋介石反动派以及盘踞在山西的老军阀阎锡山,却倒行逆施背信弃义,发动了反共的高潮。当时吕梁地区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局势也很紧张。领导决定剧社由黄土镇转移到永和县,进行休整一个时期,以观局势的变化。那时住在西门外的山脚下。那是一九三九年的秋天,也就是“双十二”事变的前夕,阁锡山反动派不断向决死队发起挑衅,局势愈来愈不利剧社的活动。剧社的共产党员刘仁镜等同志,向剧社社长林杉同志提议,剧社从永和关西渡黄河到延水关,到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去。经领导周密的筹划,于八、九月间,剧社西渡黄河,乘坐着老船夫撑的木船,黄河水流湍急,波涛滚滚,剧社同志们高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来到延川县。一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境界,边区人民群众对这支抗日团体十分热情友好。他们政治觉悟非常高,爱憎分明。当开始听说这是山西牺性救国同盟会领导的剧社,误认为是二战区阎锡山领导的,边区同志对剧社同志态度冷淡,也不愿提供食宿。后来,剧社的秘密党员与延川县委的领导同志接洽,说明了情况和来意,当天,剧社就搭舞台向边区群众演唱抗日救亡的剧目,如“黄河大合唱”等,还演出了许多反映抗日斗争的剧目,立即受到边区人民群众的赞扬。边区的人民群众非常疼爱这些抗日的男女青少年,他们马上把最好的米面拿给剧社同志们吃。那时已是寒冬季节,老大爷、老大娘和年轻媳妇们,看见演员还身着单衣,他们怎能忍心让这些青年挨冻呢?在县委领导同志的关怀下,老大娘和媳妇们一针针一线线,日以继夜地忙碌着,为剧社同志每人赶制了一套灰色棉军装,帽子上还钉了黑羊皮。当他们穿上这套灰色棉军装时,暖在身上,甜在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他们很快就要离开延川县到绥德县去,惜别之情确是难分难舍。这是他们抗日青年第一次踏上陕甘宁边区的疆土,每个同志都伸出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边区的人民群众政治觉悟高,实在太好了,太感人了!”(永和县老促会 李培宏)
当抗日救国的烽火在祖国大地遍地燃烧,人民群众高唱战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然而,蒋介石反动派以及盘踞在山西的老军阀阎锡山,却倒行逆施背信弃义,发动了反共的高潮。当时吕梁地区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局势也很紧张。领导决定剧社由黄土镇转移到永和县,进行休整一个时期,以观局势的变化。那时住在西门外的山脚下。那是一九三九年的秋天,也就是“双十二”事变的前夕,阁锡山反动派不断向决死队发起挑衅,局势愈来愈不利剧社的活动。剧社的共产党员刘仁镜等同志,向剧社社长林杉同志提议,剧社从永和关西渡黄河到延水关,到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去。经领导周密的筹划,于八、九月间,剧社西渡黄河,乘坐着老船夫撑的木船,黄河水流湍急,波涛滚滚,剧社同志们高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来到延川县。一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境界,边区人民群众对这支抗日团体十分热情友好。他们政治觉悟非常高,爱憎分明。当开始听说这是山西牺性救国同盟会领导的剧社,误认为是二战区阎锡山领导的,边区同志对剧社同志态度冷淡,也不愿提供食宿。后来,剧社的秘密党员与延川县委的领导同志接洽,说明了情况和来意,当天,剧社就搭舞台向边区群众演唱抗日救亡的剧目,如“黄河大合唱”等,还演出了许多反映抗日斗争的剧目,立即受到边区人民群众的赞扬。边区的人民群众非常疼爱这些抗日的男女青少年,他们马上把最好的米面拿给剧社同志们吃。那时已是寒冬季节,老大爷、老大娘和年轻媳妇们,看见演员还身着单衣,他们怎能忍心让这些青年挨冻呢?在县委领导同志的关怀下,老大娘和媳妇们一针针一线线,日以继夜地忙碌着,为剧社同志每人赶制了一套灰色棉军装,帽子上还钉了黑羊皮。当他们穿上这套灰色棉军装时,暖在身上,甜在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他们很快就要离开延川县到绥德县去,惜别之情确是难分难舍。这是他们抗日青年第一次踏上陕甘宁边区的疆土,每个同志都伸出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边区的人民群众政治觉悟高,实在太好了,太感人了!”(永和县老促会 李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