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浴血千树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浴血千树沟
 
       1941年春,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一支活跃在晋绥边区八分区离东县(今吕梁市离石区)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某加强连190余名官兵,在营教导员高日升带领下涉入险境,被日军包围在离东县马槽里村千树沟。
图为相关人员走访高家庄村90岁村民雒宏祥老人。冯海波摄
                                         冯海波 摄
       清明节后的一天,正在高家庄村准备吃过午饭后转战的全连官兵,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侦察员的报告,一队日军从贾悟村方向沿河谷而来,已近村口。营教导员高日升迅速组织队伍向东面的马槽里村方向撤退。队伍走近马槽里村口时,发现又有一队日军从东面袭来。在遭遇前后夹击的情况下,高日升带领官兵退回到附近的三岔路口。为尽快摆脱敌人,原计划将队伍撤向北面山沟里,可是一旦把敌人引向北山,沿沟青石坡、龙石头等七个村子里的200多名群众将面临极大危险。关键时刻,高日升带领全连战士放弃向北,选择进入南面地势狭窄的千树沟。本想疾速爬上山坡,从东侧与之相连的千树梁撤向安全地带,但鬼子早有预谋,官兵进入千树沟没走多远,再次发现又有一路日军从附近山梁上包抄过来。
       山上的鬼子直扑而下,没多久,三路日军便将全连官兵团团包围,千树沟里顿时枪声大作、炮火连天,三营官兵奋起突围,战斗直打到第二天拂晓,最终190多名勇士除一人突围外,全都壮烈牺牲。
       天亮后枪声逐渐消失,千树沟里早已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日寇泯灭人性,依然将千树沟紧围起来,附近村里的群众难以靠近,万分悲痛。
       第四天,等鬼子撤走后群众才进到沟来,强忍着泪水和仇恨将烈士就地掩埋。据当地群众回忆,在千树沟战斗牺牲的官兵当中,年龄最大的营教导员高日升仅24岁,其余官兵只有20岁出头。
       2021年初冬,我们专程走访当年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时所见:千树沟内土崖耸立,芳草莹莹,杂树丛生,脚下清泉和着鸟鸣,在谷底低吟呜咽。当年,村民将烈士遗骨用黄土堆成长约二十余米、宽七八米的坟茔上生长着十多株高大的榆树和几十棵小树,树皮皲裂,枝丫向四周伸展,坟茔西侧一股细细的泉水从沟掌深处流出,泉水旁边露出褐红色的黏土,宛如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图为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某加强连190余名官兵殉难地——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贾悟村千树沟烈士坟茔。 摄影:冯海波
       
三营官兵驻扎离东县柳坪墕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交城、文水、离石、方山、临县一带与鬼子周旋,仅在离东境内就组织开展了车家墕羊道梁、马槽里、沙蓬圪垯、吴城驿沟上丰村等战斗,均大获全胜,如今当年部队驻地上柳坪墕的孔土窑洞依然得以保留。
 图为1940年前后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某加强连官兵驻地上柳坪墕遗址。冯海波 摄
       上柳坪墕三营官兵驻地的十一孔土窑洞在密林深处的山脊背后。经过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淋,窑口都已坍塌,得仅剩一半窑体,其中两孔相互连通的窑洞墙壁上,依然留存着两处用毛笔书写的抗战“诗作”,虽然年代久远,部分墙壁泥皮脱落,但仍有数行字迹比较清晰,其中一处靠近灶台的东墙上从右向左用繁体字书写着:
□□□□柳坪墕,
□□□□开荒山。
生产组长有计划,
今年能打万石粮。
有穿有吃能抗战,
明年抗战定成功。
前方部队来练兵,
后方部队来生产。
□方工作来急了,
明年赶走日本鬼。
以上几条大任务,
个个一心要加油。
咱打鬼子表决心,
□□□□□□□。
      一九□□年七月廿(卅)号流(留)
       图为1940年前后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某加强连官兵驻地上柳坪墕遗址土窑洞内墙壁上记录战斗、生产场景的文字遗存。冯海波 摄
       西面墙壁上也留有字迹,由于靠近窑口,窑口坍塌后,墙壁经雨淋日晒,字迹已不好辨认,难以诵读成句,其意不明。
       从保存的遗墨看出,这些遗留在荒山野岭上的抗战宣传标语,可能出自一位三营官兵之手,其中蕴含着三营战士战斗、生产、生活和学习的真实历史场景,展示了官兵的革命热情以及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勇杀敌的革命英雄气概。
       东侧墙壁上留有数行用树枝刻写的繁体字,从文字所反映的内容看,书写于抗战胜利后及人民军队解放大西北之前。联系此前千树沟战斗烈士死难情况,推测是一位三营其他连队的同志南下前,专程来此凭吊战友、告别烈士时所写。当地老人讲,千树沟战斗中,曾有一名战士受伤后逃出重围,当晚翻过千树梁藏身在距离不远的杏树沟,幸运存活下来,后随队伍离开了当地。如此看来土墙上用树枝刻下的文字也许是这名战士所写,还可能是部队上另外派人前来告别长眠于此的战友,亦或后来又有部队在此驻扎。这段自上而下、从左至右的文字大意如下:
       挺进挺进□□向西安,向大关中平元(原)上大进军,那李(里)贫苦老柏大(百姓),年未(你们)在守这(受着)在南(灾难)合(和)苦,同早做相往宣,任明(人民)解放军去解放他们。上起刺刀,云两(勇敢)全(前)进。调是(挑起)海(害)民的国民党还(反)东(动)排(派)。间(减)周(租)间(减)是(息),合里(理)副旦(负担),保主(证)贫苦还生(翻身)。挺进,挺向柏(北)、向大西安、大关中平元(原)上大进军。
图为窑洞墙壁上用硬针尖刻写的文字  冯海波 摄
       柳坪墕背靠骨脊山,居高临下,四周沟壑纵横,山高林密,进可攻,退可守,战斗间隙战士们开荒种地、生产自足,是难得的根据地。走访人员去的当日,周围落去叶子的一棵棵榆树枝头寄生着一嘟噜一嘟噜色泽微黄的无名小果子,极像秋后的沙棘果,虽然经历霜雪砥砺,却依然晶莹透亮,灿若春天枝头盛开的鲜花,为冬日寂寥的山梁增添了几分生机。这些透着生命气息的小鲜果,以顽强的生命力长存于此,象征了烈士不朽之英灵,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深情眷恋!
图为1940年前后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某加强连官兵驻地上柳坪墕遗址。冯海波 摄
       长眠千树沟的190多位英烈,尽管他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八十多年前,在民族危亡时刻,这群热血男儿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毅然与山西旧军队决裂,奋勇走向民族抗战前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百团大战。两年后,当这支队伍面临生死抉择时,他们再次选择保护群众,将危险置于己身、涉入险境,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再现了崇高的爱民情怀,他们不愧为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子弟兵。
图为2023年清明节前离石区委、区政府为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营烈士们树碑。 摄影  白柱明
      (作者: 白柱明 系吕梁市离石区老促会秘书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