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大力弘扬伟大老区精神
我们学习老区精神,主要目的是深化老区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汇聚推动学院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力量。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在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始终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老区精神是根据地党政军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在创建发展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结晶和一系列革命精神的集成,包括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对老区的真切关心、肯定了老区的历史贡献和对弘扬老区精神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批准的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老区精神”位列其中。
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份,是根据地党政军民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下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熔铸、凝聚而成的伟大结晶,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是大力弘扬爱党信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忠诚精神
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根本。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也是充满曲折、甚至严重挫折,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牺牲之惨重,今天难以想象。但是,老区人民之所以能够经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并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就在于老百姓了解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主张,坚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认定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正是这种信念,使老区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深受考验而不改初心,老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老区人民的积极参军、到长征路上的百折不回,从抗日敌后战场的全民皆兵,再到支前路上的车轮滚顿,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今天,虽然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淳朴厚实、负重前行、无怨无悔的品格仍然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必需品”,是学院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意志力量。
二是大力弘扬英勇项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是老区精神的精髓。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可以说就是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赣南13个苏区县约240万人口中有青壮年50万,而先后参加红军的达33万余人,支前的达60多万,辆牲的达20余万人,抗战时期的山西省武乡县,14万人口中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老区人民为了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不惜牺牲、勇于奉献,可以把粮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沂蒙山老区当时就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最后一斤粮食交军粮,最后一块棉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子盖在伤员担架,最后一个儿郎也要送他上战场!在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老区人民同样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宁愿独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今天,我们仍需要发扬这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经受苦难和考验,为学院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大力弘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党群军民鱼水情深精神
爱党爱军、拥政爱民是老区精神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人民政府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堡垒,人民军队是实现和保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后盾。老区人民群众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党和军队真心为民,形成了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军拥政的思想觉悟,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党、政、军、民形成的这种血肉联系,正是各种反动势力终究打不破的钢墙铁壁。同时,爱党爱军,拥政爱民,成了一代代老区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可以说,这是老区人民政治本色的体现。今天,只有继续发扬爱党爱军、拥政爱民精神,才能形成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鱼水关系,进而更好的成就我们的事业。
四是大力弘扬锚定目标、锲而不舍的矢志奋斗精神
锲而不舍、矢志奋斗是老区精神的光辉旗帜。在眼苦卓绝的长征路上,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红军将士以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中杀出一条生路。老区人民也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根据地始终处于敌人严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极端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了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红军胜利会师后。贫瘠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运动,靠勤劳的双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实现了粮食等物资的自给自足,保障党中央和军队供给,确保了党中央领导机关在陕北的13年坚守。今天,我们仍然要锚定目标,继续弘扬老区使而不舍、矢志奋斗的精神,以思公移山的斗志,排除万难争取成功。
五是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笃定不怠的改革创新精神
勇于创造,奋力争先,是老区精神的不竭动力。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就走向胜利;违背实事求是,革命就遭受挫折。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辟溪径,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通过减租减息、“三三制”、大生产运动等,开创根据地建设新局面,并创造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动员人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并创造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战略,发动了“三大战役”,夺取了全国的胜利。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学院实际出发,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为我们的实践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在老区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形成的老区精神,凝聚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和老区人民的巨大历史贡献。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质续红色血脉,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老区精神研究中心 陈跃钢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在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始终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老区精神是根据地党政军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在创建发展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结晶和一系列革命精神的集成,包括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对老区的真切关心、肯定了老区的历史贡献和对弘扬老区精神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批准的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老区精神”位列其中。
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份,是根据地党政军民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下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熔铸、凝聚而成的伟大结晶,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是大力弘扬爱党信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忠诚精神
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根本。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也是充满曲折、甚至严重挫折,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牺牲之惨重,今天难以想象。但是,老区人民之所以能够经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并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就在于老百姓了解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主张,坚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认定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正是这种信念,使老区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深受考验而不改初心,老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老区人民的积极参军、到长征路上的百折不回,从抗日敌后战场的全民皆兵,再到支前路上的车轮滚顿,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今天,虽然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淳朴厚实、负重前行、无怨无悔的品格仍然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必需品”,是学院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意志力量。
二是大力弘扬英勇项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是老区精神的精髓。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可以说就是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赣南13个苏区县约240万人口中有青壮年50万,而先后参加红军的达33万余人,支前的达60多万,辆牲的达20余万人,抗战时期的山西省武乡县,14万人口中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老区人民为了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不惜牺牲、勇于奉献,可以把粮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沂蒙山老区当时就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最后一斤粮食交军粮,最后一块棉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子盖在伤员担架,最后一个儿郎也要送他上战场!在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老区人民同样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宁愿独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今天,我们仍需要发扬这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经受苦难和考验,为学院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大力弘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党群军民鱼水情深精神
爱党爱军、拥政爱民是老区精神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人民政府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堡垒,人民军队是实现和保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后盾。老区人民群众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党和军队真心为民,形成了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军拥政的思想觉悟,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党、政、军、民形成的这种血肉联系,正是各种反动势力终究打不破的钢墙铁壁。同时,爱党爱军,拥政爱民,成了一代代老区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可以说,这是老区人民政治本色的体现。今天,只有继续发扬爱党爱军、拥政爱民精神,才能形成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鱼水关系,进而更好的成就我们的事业。
四是大力弘扬锚定目标、锲而不舍的矢志奋斗精神
锲而不舍、矢志奋斗是老区精神的光辉旗帜。在眼苦卓绝的长征路上,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红军将士以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中杀出一条生路。老区人民也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根据地始终处于敌人严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极端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了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红军胜利会师后。贫瘠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运动,靠勤劳的双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实现了粮食等物资的自给自足,保障党中央和军队供给,确保了党中央领导机关在陕北的13年坚守。今天,我们仍然要锚定目标,继续弘扬老区使而不舍、矢志奋斗的精神,以思公移山的斗志,排除万难争取成功。
五是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笃定不怠的改革创新精神
勇于创造,奋力争先,是老区精神的不竭动力。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就走向胜利;违背实事求是,革命就遭受挫折。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辟溪径,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通过减租减息、“三三制”、大生产运动等,开创根据地建设新局面,并创造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动员人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并创造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战略,发动了“三大战役”,夺取了全国的胜利。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学院实际出发,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为我们的实践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在老区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形成的老区精神,凝聚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和老区人民的巨大历史贡献。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质续红色血脉,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老区精神研究中心 陈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