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胡兰故事》连载(第十一、十二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胡兰故事
 

十一)爹爹支前
  
       这是1940年的一天。
       天,渐渐黑了下来,云周西村的家家户户亮起了油灯,如豆的灯光,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夜幕下的小村子平添了几分难得的温馨。这微弱的灯光,也点亮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
       昏暗的油灯下,吃过晚饭的刘胡兰正在忙着收拾碗筷。爹爹刘景谦似乎没有要歇息的意思,他起身披了一件棉袄,看样子是要出门。奶奶石三奴见状,麻利地把早已用布包好的杂粮饼子塞给他,还小声地吩咐到:“路上可要小心啊!”
       刘景谦“嗯”了一声,把饼子往怀里一揣,转身出了院门。石三奴站在门口一直目送着刘景谦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她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最近这些日子,胡兰子见过好多次了,平日里很少出门的爹爹经常晚上外出,不知行踪,而且一走就是三五天,回来的时候总是大半夜。爹爹在忙啥呢?胡兰子很想一探究竟。
       是啊,这个不善言语的刘景谦到底忙什么呢?
       云周西村东堰外,已经密密麻麻汇集了不少人,大多是青壮汉子,今晚,他们将执行一项秘密的重要任务——为西山的八路军运送布匹。
       自从敌人实行了“扫荡”和“囚笼”政策后,敌战区斗争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驻扎山区的八路军部队缺衣少粮,急需补充给养,因此,从平川向山区运送粮食、布匹等物资成了经常性的任务。许多群众加入到了支前抗日的队伍中来。
       刘景谦,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也坐不住了,他主动走出了自家的小院,成为支前队伍中的一员。
       夜色中,上千人的支前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西山出发了,每人背着两匹布,不声不响,行色匆匆,秘密地穿过庄稼地。
       谁都知道,穿过敌人严密的封锁区,从他们眼皮底下运送物资,不亚于虎口拔牙。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脑袋别在裤腰上,谁也不敢保证能活着回来。
       有句话说得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我们的八路军,为了早日解放,咱老百姓豁出去了!
       半夜时分,队伍行进到了西山口子,这里正是敌人的封锁区,行进的队伍变得更加谨慎,步步惊心。
       突然,枪声大作!不好!敌人发现了!几乎是同时,掩护队伍的游击队也向敌人开火了。炮弹呼啸而过,子弹啾啾作响,枪声炮声震耳欲聋,片片火光直冲夜空。谁料,老天不作美,电闪雷鸣,一场暴雨不期而至。雷声、雨声、枪炮声,不断在耳边炸响,震撼人心。
       在游击队的掩护下,一部分人冲过了封锁线,留下来的就藏在了高粱地里,等待时机。
       这样一个雨夜,这样一条泥泞的山路,身处枪林弹雨的群众背着布匹艰难前行,危险无时不在。暗夜、劳累、疲惫、恐惧一齐涌来,无法想像当时的每个人身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向来胆小怕事的刘景谦这时也豁了出去,他一边跑一边抱着那两匹布死死不放,“这是支援八路军,就是伤了死了,也是值得的。”他下定决心,人在布就在!
       布匹终于送到了目的地,但在这次运送物资行动中,有十几位老乡不幸牺牲了,他们的鲜血洒在了延绵的西山脚下。
       刘景谦送布回来时,天快要亮了,他没想到,一家人还在等着他,直到看到一个大活人站在眼前时,大家提着的心才总算放了下来。当刘景谦把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讲给他们时,每个人都心有余悸。对于为什么面对如此危险的环境还要坚持完成任务,爹爹的一句话,刘胡兰记得非常清楚:“答应下来的事,就一定得办到,宁死也不能把公家的东西扔掉。”
        都说身教胜于言传,刘景谦这个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农民,却在用行动感染和教育着自己的儿女。
(马红梅)
 
(十二)清明脱险
  
       这是1941年的清明节,一向勤快的刘胡兰没有闲着,她正在村头地边儿拾着柴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劳动让她成长了很多。
      拾累了的刘胡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向四周望了望,生活在这个战争年月,她有一种习惯性的警惕,远处,有一队人马正向村子这边走来。
       不好,是鬼子!警觉的刘胡兰马上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就向村里撒腿儿跑去。胡兰子这么急着往回跑,可不是因为害怕,她是赶着要去报信儿!
       别看胡兰子年纪小,革命的头脑还不少,战争的环境,革命的熏陶,让这个农家的孩子快速成长起来,贴标语、送情报,站岗放哨无所不能。要么假装玩耍游戏,要么挑菜拾柴,村口儿、槐树下,地头边儿,都成了她站岗放哨的地盘儿,好多次,咱们的干部因为她的通风报信安全脱险。现在,又发现了敌情,她无论如何得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陈德照。
       此时的陈德照正在他的三舅石三槐家商量事情,刘胡兰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万生哥(陈德照小名),不好了,鬼子来了!咱村有没有八路军同志?”
       胡兰子知道,云周西村经常有上级干部来开会,有时开得晚了,就会借宿到村民家里。这次,还真被她言中了,区长张由义这两天就住在村东头儿的石秀文家,要是被敌人搜查到可就危险了!
       好狡猾的敌人,过个节也不消停!陈德照心里暗暗地骂了句,他开始着急起来,现在,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村东头儿的张区长,时间怕是来不及了,怎么办?
        “不怕,我去告诉石大爷吧,我人小,敌人不会注意的。”得知情况的刘胡兰自告奋勇要去报信儿,还没等陈德照再叮嘱什么,她早就一溜烟儿地没了人影。
       从村西头要跑到村东头一点儿都不近,这么远的路,才九岁的胡兰子那两条小腿儿能跑得过敌人吗?万一碰上了敌人,她能脱身吗?张区长呢?他会闯过这一关吗?一连串儿的问题,陈德照不免替胡兰子捏了一把汗,更替张区长捏着一把汗。
       这会儿的胡兰子拐巷子,溜小路,两条小腿正跑得飞快,她才不怕呢!通风报信儿又不是干了一回,干多了,经验有了,胆儿也就大了。
       有一回,刘芳和县、区、村里的干部在村里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刘胡兰知道了,就把金仙叫上,俩人坐到了村边的槐树底下玩起了抓石子儿,明着是玩儿,实则是放哨。
       真是巧了,驻扎在信贤村的日本鬼子突然来了,一进村,就直奔村公所。这一队留着一撮八字胡扛枪拿刀的人马,要给别的小孩儿,可能早吓跑了,刘胡兰和金仙这俩人却旁若无人玩得正带劲儿,你走你的路,我玩我的子儿,大有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样子。
       敌人哪里知道,这俩目中无人的丫头片子,暗中早把他们的人数数了个底朝天,还摸清了他们此次来的目的就是要抢粮。这些情况都被俩人及时报给了领导,得到消息的干部们及时化装转移,躲过了一劫。
       还有一年冬天,晋绥八地委抗联主任米建书、八分区农会干部宋丕显、县抗联主任陈华、韩汝范等干部聚集在陈德照家,召开干部会议,也是因为及时得到了刘胡兰的报信,安全转移,化险为夷。
       但是,这一次,陈德照觉得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好久了,也不见胡兰子回来,他不知道,张由义区长现在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脱险。陈德照的心更紧了,他焦急地望着门外。
        终于,门口,一个小身影出现了,直奔自己而来,是胡兰子!陈德照一阵欣喜,急忙迎了上去。
        “万生哥,张区长和我秀文大爷已经出村了!”满头大汗的胡兰子一跑进门就急不可耐地向他汇报情况。
        “他俩怎么出的村?”说实话,陈德照还是有些不放心,村口一定会有敌人的哨兵把守,这时候出村,怕要遇到敌人的。
        “张区长装扮成农民,秀文大爷装成泥匠,一个挑着水桶,一个挑着石灰和工具,他们是从村道上出的村。”
         直到确认张由义区长确实安全了,陈德照这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事后,陈德照问过石秀文,有哨兵把守,他们到底是怎么出的村。石秀文告诉他,俩人走到护村堰时,还真就碰上了哨兵。
         这哨兵截住俩人盘问道:“你俩干什么去?”
         “今儿是清明,给老人上坟,顺便修理下石碑。”石秀文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的坟地。
         哨兵信以为真,就放过了他们,就这样,俩人机智地脱险了。
         石秀文感激地对陈德照说,多亏了胡兰子报信儿!
         听着这话,陈德照心里也不由得暗暗点了个赞,这个胡兰子,还真是好样儿的!
         其实,咱们的胡兰子,本来就是好样的!(马红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