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永和县探索出 宜机化作业新路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永和县探索出
宜机化作业新路子
 
       地处黄河中游东岸的永和县革命老区,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70%以上的土地都是坡耕地。祖祖辈辈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过去曾有“刨个坡坡,吃个窝窝”的民谣。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治沟打坝,蓄水造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山高坡陡,所造梯田宽度窄,弯度大,很不适宜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探索黄河流域有机旱作农业的高度出发,在全县35万余亩坡耕地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宜机化作业改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其中位于坡头乡呼家庄村委的10万亩北方梯田被誉为最美机修梯田,从耕种到收割全部由农业合作社利用大型农业机械代耕代管。连续两年国家省、市在永和县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科学做法。
       坡头乡呼家庄村村民王侯平的家过去耕种着100余亩坡耕地,费时费力,就是雇驴、骡子播种也得几十天,而且产量低,收入微薄。2021年,一个叫作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工程,点燃了王侯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年,永和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宜机化改造项目试点县。秋天,王侯平家里的60亩梯田开始改造,不仅没有耽误第二年的农时,原来亩产只有600斤的高粱地,2022年创出1200斤的高产。
       后来,王侯平和乡亲们的土地经过农业生产托管,成为山西省旱作高粱产业集群的万亩高粱示范基地,规模化种植晋糯高粱,与四川郎酒集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托管’的探索,土地生产力得以提升,新型生产关系得以重构,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找到了符合永和县情、农情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2500多条沟道中,35万亩耕地70%以上是丘陵山地。这里的人们使用人力、畜力在“窄条条”“小块块”上耕作的“老传统”沿袭了千百年。后来治成的小块梯田也只有3到5米的条带地,没种了几年就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同步了。随着农机具越来越大,他们的地块限制性也越发明显。拖拉机在地里不能转弯,只能倒着进去进行耕地,慢慢地很多合作社、农机户都优先选择大地块。像过去的小块梯田已经很不适用现在的机械化作业了。
       为此,“永和县在启动宜机化改造项目时,就确立了要让大马力农机下沟上山的思路,争取将能改造的地块一次性改造到位。”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如是说。为了确保永和县宜机化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永和县建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双组长的宜机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规划设计、严格参数设置,以满足各类农机全程全面作业。改造后的地块,宽度从原来的3-4米扩展到10米以上,最宽可达30米以上;地块平均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亩增大到8亩以上,最大可达20余亩,为大型农机具机械化作业提供了硬支撑。
       永和县委副书记胡国华说:“我们这样做,粮食不减产、农户不受损、土地承包权不影响,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群众受益一片。”  
       宜机化改造资金必须保障,永和县站在新的起点上,结合永和耕地差的现状,从县级财政中加大项目资金配套,将每亩改造标准从1500元提升到2500元,持续推进宜机化改造工作。
       三年来,永和县累计投入5600万元、先后在望海寺乡白家腰村、桑壁镇郑家垣村等6乡镇16个行政村,实施宜机化改造2.2万亩,受益农户达到530余户。其中坡头乡任家庄村、呼家庄村,望海寺乡郭家村,3个村实现宜机化改造整村推进。同时在望海寺乡郭家村探索并推行了“一户一片田”改革,为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永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华说:“通过宜机化坡耕地改造保水、保土、保肥,泥沙流失率可减少50%,水土流失治理度能达到80%,单位亩产可提高20%以上。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经验。”(永和老促会 郭灵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