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开放包容会使中医创新前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开放包容会使中医创新前进


       访谈嘉宾: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通过现代医学方法,观察研究中医中药在临床肿瘤学中的作用,应用现代免疫学方法阐明了扶正中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提升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上突出中西医结合,重视控制肿瘤和保护机体抗病能力,在多个癌种的治疗中取得进展。
  访谈人:外界和业内都公认您是能够将中医治病的理念融入临床实践的著名西医专家。能谈谈您与中医药的渊源吗?
  孙燕:我学的是西医,但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生病就是吃些中药。我相信,中医学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总有存在的道理。
  1956年毕业后,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与中医专家有合作治疗的经历。1959年,我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创了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当时由于药物匮乏,对中医治疗的需求很迫切。1960年,我们与尚在筹备中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合作,共同在肿瘤医院开设中医门诊。1962年,我开始系统学习中医,拜三代世医姚孝武先生为师。姚老师叮嘱我把握好两点:第一个是传承,第二个是创新,要让中医药为老百姓的健康造福。
  访谈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创者,您开启扶正中药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和突破,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孙燕:恶性肿瘤是一类很古老的疾病,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罕见病。近两百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到上世纪30年代,发达国家才把肿瘤列入常见病。1959年,我国临床肿瘤学界围绕学科发展模式进行过一次重要的论证,结论是临床肿瘤诊疗要向“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方向发展。在MDT中,无疑要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指导思想。
  在肿瘤治疗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的诊疗特色。中医治疗的特色是长于调理,扶正、纠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获得远期疗效。我们将中医的“扶正”方法,与西医的“祛邪”方法相结合,“祛邪”和“扶正”反复轮替,提高了很多常见肿瘤的总体疗效。几十年过去了,多数人认为,“祛邪扶正”模式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中西医临床实践所开创的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在科研方面,我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现代医学方法观察研究中医中药在临床肿瘤学中的作用。我们与北京市、上海市的两地同道开展了多中心协作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扶正中药具有提升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化放疗不良反应、改善一般情况的效果。我还和美国同行开展了多项试验研究,证实黄芪、芦笋、女贞子、淫羊藿等多种传统中药有促进患者恢复免疫功能的功效。研究结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以后受到广泛关注。此后,国际肿瘤学界掀起了对中药治疗癌症相关研究的热潮。
  访谈人:您认为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曾经有过哪些误区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燕:70年前,人们对中西医结合就有争论。那时,很多西医未对中医做深入的学习、理解、实践和研究,而认为中医是过时的、不值得研究。少数研究人员开发研究中药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废医存药。真正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人不多。
  20世纪50—6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一大批有作为的西医工作者学习中医,中西医有了互相融会的趋向并取得一些成果。中医进入西医医院成为重要科室之一,和西医的不同学科互相交流乃至结合。不足之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真正的讨论和论证不够,因而中西医结合进展不快。
  近年来,中医处于前进的时期,中西医结合的空间扩大,学术环境更自由,目前是开展争鸣、论证的好机会。世界医学重新重视自然和传统医学,我们应当抓住机遇,通过中西医结合为世界医学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具体到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我们的研究曾经遭到一些比较保守的老中医反对。他们提出质问:“张仲景懂得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吗?李时珍从来没学过分子生物学。”对此,我认为,医生的职责是向患者提供最新最好的服务,不能迷恋只靠望、闻、问、切就给患者服务的年代,要与时俱进吸收临床医学的每一项进步成果。中医药的调理无疑对患者是有益的,但解决不了患者的全部问题。我最大的心愿是我们能在传承创新问题上达成共识。
  曾有一段时期,大家热衷于从传统和民间中药中寻找抗肿瘤药物,但所提倡的近10种中药和中药制剂均未能真正给患者带来好处。经过反思,我认为当时的错误主要是学风和方法学存在严重问题,以致通过近万例的实践至今无法明确很多药的疗效。
  要最大限度地应用现代医学方法阐明中医中药作用的原理、机制,通过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再精准地将其用于疾病的防治,无疑是全球对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期盼。
  访谈人:您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的异同,以及两者的结合?
  孙燕:与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从整体认识疾病,强调治未病。中医治病入手比较广泛,重视身体的调理;西医比较能融合现代科学成就,认识疾病更具体、深入,但和中医相比较为机械,虽然强调个别对待,但对如何个别对待缺少深入探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西医应当互相补充。
  中西医能不能结合?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结合点在于临床高水平的实践和研究。我们需要形成几个共识:首先,最好的结合点是实践而不是从理论入手。从理论上结合难度更大,容易争论不休甚至不欢而散。其次,好的学术氛围会提供较大的合作空间。再者,我相信历史和长期实践的筛选,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治疗方法总会有别于完全臆想和设想,问题是如何阐明其中的道理或不足。最后,高水平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能解决各自的问题,使认识逐渐深入和富有成果。
  访谈人: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工作,给您带来哪些思考和启发?
  孙燕: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但是在强调循证医学的21世纪,这些经验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更精准可靠的证实和诠释,要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科学内容。
  进入21世纪,肿瘤靶向治疗兴起,而且出现了只要具有相同的靶点,用同一药品都会奏效的情况。我们忽然悟到:这不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吗?而近年来兴起的精准医学也和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相通性。
  中医还是一种文化。在我国,医学和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一个民族真正兴起,除了我们的商品走向世界以外,我们的科学思想、文化观念也要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医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保健体系或者是生活哲学,一定会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我常常感叹,研究中西医结合,一方面要说服中医界的前辈和广大同行,共同研究阐明祖国医学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和形形色色假借中医行骗的骗子作斗争。此外,我认为,不许说中医缺点等做法不但不能使中医繁荣,反而对中医有害。允许百家争鸣,开放包容,才会使中医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我非常羡慕现在的青年医师,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去从事这一难度大但十分光荣的事业。继承与提高的任务都落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
  来源:健康报(本报记者崔芳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公安备案编号: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4457号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