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闻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0-11-04 15:55 红色山西网
闻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根据晋老促字[2020]7号文件和运老促字[2020]3号文件精神,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县老促会联合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成立调研组,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史炳仁会长带领下,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在全面了解全县情况(调查表1、2)基础上,重点对后宫乡的柏底、上偏桥、界元、马鞍桥、刘家村和阳隅乡的张才岭、吴吕、上庄、迴坑共计9个老区贫困村(基本情况见调查表3、4、5)进行了调研,先后填写情况调查表65份,召开座谈会10次,接触干部群众百余人,对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北端,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山岭纵横。现辖7镇6乡、343个行政村、总人口40.15万人,国土面积1167平方公里,耕地81.9万亩。“两战”期间曾是晋豫边区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27年5月成立了中共闻喜县支部,1933年10月成立中共闻喜县委。中共条西地委和闻喜牺盟县政府、抗日民主县政府曾长期驻扎在中条山腹地的石门乡横榆一带;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太岳军区三分区和稷麓县抗日民主县政府曾长期驻扎在稷王山下的柏林、陈家庄、下丁一带;绛南县政府也曾驻扎于礼元镇北村。先后涌现出柴泽民、贾启允等一大批著名人物和孙兴华、剡希何等革命烈士934名;目前已认定21处革命遗址为县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36个行政村被确定为老区村,占到全县343个行政村的68.8%,“五类老区村”38个,占老区村16.1%,占行政村11.1%。脱贫攻坚战以来:2014年我县初识别贫困村6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38户35036人,经过多次动态调整,全县有贫困村6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51户31262人。其中2014年脱贫1613户 5652人、2015年脱贫1718户5783人退出贫困村4个、2016年脱贫1181户3886人退出贫困村10个、2017年脱贫4013户14208人,退出贫困村53个,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贫困退出的14项指标全部完成达标,6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9月,省政府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脱贫664户2038人;2019年脱贫485户1231人;剩余的19户74人现已达到脱贫标准。
       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调研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全县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等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使群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乐。

       (一)夯实责任,强化组织和领导
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县级领导的主引擎作用,实行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对包联乡镇包保制、县级领导对分管部门包保制、实行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制。
       (二)产业带动,建立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立足县情,持续实施“12611”产业发展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产业扶贫基地。1、特色产业发展促使贫困人口发展有产业。本着“一村一品一基地,一乡一特一园区”的发展思路,基本建成了以薛店、畖底、礼元、神柏等乡镇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阳隅、郭家庄、东镇等乡镇为主的干鲜果基地、以桐城、裴社、候村、后宫等乡镇为主的蔬菜基地、以河底、礼元、裴社等乡镇为主的养殖基地,以桐城、侯村等乡镇为主的苗木基地,以郭家庄、神柏等乡镇为主的杜仲基地,以石门乡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亩以上,实现户均产业增收3000元以上。如后宫乡界元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平岗,任村主干后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建坝拦水,基本实现900亩扩浇地,发展主导产业“差季节西红柿”,仅此一项今年全村纯利润15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2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山楂园区以郭家庄镇七里坡等村为主,面积2.5万余亩;中药材园区以薛店镇为主,面积3万余亩;杜仲园区以郭家庄镇刘家场、陈家庄等村为主,面积1万余亩;葡萄园区以郭家庄镇西韩村、河底镇河底村等地为主,面积1000余亩;核桃园区以侯村乡为主,面积2000余亩;甜柿园区以郭家庄镇连坪村为主,面积3000余亩;苹果园区以阳隅乡瓮村、东镇仓底村等地为主,面积4100余亩;设施蔬菜园区以桐城镇下邱村、裴社乡大泽村等地为主,面积1.1万余亩;食用菌园区以石门乡为主,400余万棒;苗木园区以侯村乡为主,面积1万余亩。园区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形成质优价高不愁销路的稳定市场,增加贫困户收益。3、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1122.08万元,扶持新型经济体129家,带动2961户发展产业。4消费扶贫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难题。通过开展龙头企业带销、商城超市直销、宣传推介展销、网上直销等方式,仅2019年全县“五进”对接承销各类农产品计222余吨,销售额113余万元;“九销”各类农产品计5800余吨,销售额1800余万元。5、光伏扶贫保障特困户持续增收。全县28个村级光伏电站累计收益766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惠及1206户3600名贫困人口。
       (三)扩大就业,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就业扶贫实现了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技能培训、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安置、扶贫专场招聘会、“点对点”劳务输出、上门“送岗位”等举措,为贫困户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069人,实现就业12911人。1、建立扶贫车间落实就业。建设扶贫车间23个,分别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就业1559人。2、拓宽劳务用工落实就业。孵化创办“五小企业”637户,完成“小升规”企业5户。实施“凤还巢”计划,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办企业101家,实现县内就近务工和自谋职业5万余人。另根据群众就业意愿,介绍有条件有技术的外出务工7万余人。3、开展技术培训落实就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务工者群体,大幅度提高务工者收入。
       (四)多措并举,综合落实行业政策拓宽增收渠道
       1、健康扶贫解决因病致贫。在大病救治方面,重大疾病扩展到33种;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上,贫困人口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到100%;在重病兜底保障工作上,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缴费全部由县财政予以保障,看病“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开展各类宣传、义诊142次,累计服务9000余人次。2、住房安全保障住有其所。农村危房鉴定完成9119户,其中贫困户8277户;累计投入6673.27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955户。比如张才岭村2个自然村7户13名贫困户居住在沟底危窑里,县、乡领导在脱贫攻坚中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在本村建设“幸福小院”,全村贫困户从此开启了他们幸福的新生活;后宫乡上偏桥、马鞍桥等村的统建安置房也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就地搬迁措施切实符合农业农村农民实际。3、饮水安全保障吃“放心水”。累计投入4564.796万元解决了全县13个乡镇,312个行政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4、社保兜底保障特殊人群生活安乐。及时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贫困户应保尽保,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304元/年。5、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人居环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09户4804人。涉及11个乡镇140个行政村214个自然村,15个集中安置点,截至目前,全县入住、拆除复垦工作已全面完成。6、小额信贷精准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629.29万元,截至目前完成贴息839.03万元。7、“雨露计划”助学解困。对建档立卡户在中职、高职院校就读的子女补助了1121人27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25人212.5万元。8、生态扶贫让贫困人口增收在家门口,全县脱贫攻坚造林42217.63亩,发放建档立卡贫困社员劳务工资703.0615万元;设立护林员公益岗安置174名贫困劳动力。9、以工代赈扶贫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投资1955万元,用于50个村的道路建设。10、电商扶贫产销两带动,建设天猫优品服务站22家及1座1500平米菜鸟物流中心;建设或改造农家店85家及1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益农社274家;建成闻喜县电商孵化基地,入驻电商48户,举办培训12期;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网上销售780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村集体经济薄弱。调查的9个村大部分除光伏发电每年每村能增加10万元集体收入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门路,村里没钱缺乏对脱贫巩固的经济支撑。2、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支持,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走南闯北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大多是文化低,思想保守,不会使用手机,技术技能差,影响产业发展、壮大以及深加工。3、贫困村、贫困户是脱贫巩固难啃的硬骨头,这些村大都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这几年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但在水、路、生态保护等方面仍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4、新一轮撤乡并村工作正在进行,又面临着县乡村换届,行政体制和村班子仍需理顺健全,不少基层干部有等着看的思想,需做好应对工作稳定干部思想。5、随着撤乡并村工作的开展,原确定的革命老区乡、村及重点村也发生了变化,老促会应和有关部门配合,按照划分标准通过认真调研做好下一步老区乡、村核查确认工作。我们建议:
       (一)继续提高思想认识
       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依然有“等、靠、要”思想,不主动谋就业、拓增收渠道。因此调研组建议大力弘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己选择扶贫脱贫项目激发他们自立发展的内生动力。柏底村支部书记卫岳兵带头建立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新乡贤创办内置金融合作社,截止今年示范带动全村建设设施农业大棚120个,不仅成功帮助1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还大幅度提高村民收入,集体经济也增加收入15万元。

       (二)继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带动能力还没有明显提升,部分扶贫产业处于初创阶段,规模小,市场风险较高,收益甚微,存在着产业化发展不足、职业化人才培养需求增加以及物流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问题。比如郭家庄片七里坡山楂产业不论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基本实现最大化、最优化,但因销售渠道、产品宣传推介等影响,加之缺乏深加工等致使山楂收入已经接近天花板,而吴吕村1200亩山楂因管理技术赶不上,亩收入比七里坡山楂减少一半。因此我们建议下一步职能部门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引导规划提升主导产业,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同时也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和精准科技服务能力;更要强化现代营销渠道培训,利用微电影、快手、抖音、手机APP等新媒体,扩大宣传,开拓市场,归根结底还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引领、产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三)继续完善帮扶机制。
       1、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如后宫乡刘家村因地处贫水带,虽然人畜吃水已解决,但因缺水发展产业却受到制约。2、深化“动态管理”监测机制,做好返贫预警,推出一套防止其因病、因学、因灾而重陷贫困的精准防贫措施,形成一整套较为成功成熟的精准防贫机制。3、建立保障机制,整合“扶贫产业、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医疗救助、政策平台、教育支助、应急救助、住房保障、低保保障”等各类政策类资源,对监测对象和边缘人口进行有效保障。
       (四)继续创新人才示范带动机制。
       1、继续落实“凤还巢”计划,鼓励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外出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发展,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让他们安心在乡创业。如界元支部书记王平岗、柏底支部书记卫岳兵等年轻时在外闯荡多年,既摸索到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回村带头帮助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2、实施“夕阳红”计划,整合乡贤资源,汇聚乡贤智慧,鼓励本土的离退休人员回乡参与发展,他们既有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自己乡村的愿望,也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吴吕村的在外干部梁志俊去年以来先后14次回村谋发展、兴旅游;丈八村的董强华近十几年帮助村民解决吃水、修路、编村志等为村干部写信一百多封。3、加大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技能、会创业、善带动、能致富的骨干人才队伍。如迴坑村王瑞“垣上姑娘”直播带货间,虽然开播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在助销农产品方面已显现出极大优势,调研中还有部分青年希望职能部门继续组织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提升自身技能。




责任编辑:李琰宇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