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产业为支撑 机制作保障

2020-11-08 17:19 红色山西网
产业为支撑 机制作保障
——襄县老促会对全县脱贫攻坚成效及其工作机制探讨
       襄垣县是产煤县,也是农业县,虽不属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之列,但脱贫攻坚的任务同样艰巨、复杂和繁重。从2014年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全县不断探索、创新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以振兴乡村目标,以项目扶贫为抓手,整体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2016年,全县唯一的贫困村马鞍山村脱贫摘帽;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今年,全县脱贫攻坚转入防贫监测、预警监测和保成效、促提高阶段,重点对87户219人“两类户”监测帮扶。全县脱贫攻坚决胜有望,收官可待。 
        一、基本做法
     (一)科学决策,为民兴业。农业调产和农业产业化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主抓的工作重点,项目决策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全民参与的攻坚态势,增强了县委、县政府全体班子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他们不断摸索、总结、推广、研究具有襄垣特色的产业兴村、项目扶贫的新路子。
       1.先调研后决策。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有关同志一道,就农业调产项目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调研。从以往失败的教训和近年来设施农业、大棚种植的成功案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得到警示,农业调产必须符合县情,符合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必须克服大跃进、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追求形式规模、不讲经济效益、不顾老百姓疾苦的弊端。
       2.边学习边实践。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农业、科技、扶贫以及乡镇领导外出参观考察,组织县党政机关副科级干部到浙大等院校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乡村干部以会代训以及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班。与此同时,邀请国家和省市农业专家来襄调研、考察、论证和指导。各级干部转变“四风”,为民谋利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大为提高,为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
       3.边试验边推广。2017年,全县农业调产项目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今年县委、县政府选定了米槐、尖椒、连翘、丹参、水果、有机谷子六个品种为全县农业调产的主抓项目,提出了“六个一万亩”规模农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脱贫攻坚和项目扶贫,各乡镇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尖椒、米槐。全县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尖椒,人均3亩米槐。目前,尖椒已种植2452亩,米槐8154亩,做到了户户有产业。与此同时,实现“三统一”的部门联动机制,即“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收购”, 从种到销,形成链条,朝着产业化的轨道发展。县财政对贫困户种植尖椒给予每亩1000元、米槐每亩1500元的物化补贴,人力、物力、财力三管齐下,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达到了双赢。
     (二)机制联动,精准帮扶。围绕产业兴村、项目扶贫,人力、物力、财力三管齐下,合力攻坚。
       一是建立“五帮联动”组织保障机制。32名县领导蹲点贫困村(涉贫村), 94个县直单位包村帮扶,200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593名党员干部到户帮扶,52名第一书记任职帮扶。重点围绕产业兴村、项目扶贫开展工作。
       二是出台六个优惠政策。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陆续出台了产业奖补、行业优惠、合作社带贫、“四小产业”奖补、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建设、尖椒和米槐产业扶贫等六个文件,从政策上拉动农业产业化。
       三是强化扶贫工作帮扶机制。县扶贫部门设立产业发展指挥部,由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发改、商务、农经等部门协作开展项目指导,推进产业发展。县扶贫中心项目股动态跟进,及时收集、统计、通报项目扶贫的进展情况。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干部则人户到家,与贫困户嘘寒问暖拉家长,炕头院落话小康,并帮助解决脱贫项目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环境、土地流转以及产品销售中的具体困难。经过几年的攻坚,全县产业兴村、项目扶贫呈现出多业并举的态势,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户户有项目的脱贫目标。
       四是合作社带动项目扶贫。开展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工作,发挥企业、合作社带贫作用,提高项目扶贫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如王桥返底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段爱平牵头成立了红星合作社,无偿吸纳贫困户入,社,组织社员种植小杂粮和中药材,并与长治振东集团签约销售中药材,为贫困户脱贫创出了新路。
       五是打造特色产业村。除建设规模养殖、种植、加工等纯农业的乡村以外,新上电商、光伏和旅游三个项目,共打造2个市级旅游扶贫村,3个电商(微商)村,6个光伏产业村。小垴村的知青文化、强计村的公社文化、安沟村的电商营销,成为襄垣特色产业的“名片”。新的产业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步伐,而且使脱贫攻坚融人乡村振兴之中,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三)延伸服务,衍生产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种植是希望,产品销售出效益。除帮扶打造电商村以外,县扶贫办本着满足民众爱心需要,帮助贫困户推销产品两个出发点,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在县内建设6个消费扶贫超市,在金威、客都等超市设立了3个扶贫专区,机关单位、宾馆、企业设立了扶贫专柜。全县党政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干部每人每天爱心消费1元助力扶贫。爱心超市、扶贫超市的价值作用,不仅体现于献爱心和扶贫,而且还衍生了新的产业,增强了农业化活力,扩大了脱贫攻坚外延,增加了脱贫攻坚内涵。
        二、五点启示
     (一)脱贫攻坚必须思想认识到位。襄垣不属国家贫困县,而是省市经济强县。脱贫攻坚做到部门联动,精准发力,真正形成攻坚态势,首要一点是各级党委思想认识到位,“战略”定位准,“战役”指挥组织得好。
     (二)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必须有产业支撑。如同打仗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农业产业。以往的扶贫仅限于送温暖、给物送钱,不解决根本问题。“输血”不如“造血”。而产业扶贫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须一如既往抓产业扶贫。
     (三)农业产业调产必须尊重实际,符合规律,讲求效益。决策者在领导,获利者是农民。襄垣县“先实验后推广”的做法,看似简单,却能做到确实不简单。这里面体现了干部基本素质和工作作风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行政命令等恶习稍不留神就会发作。而襄垣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呈现出的新风貌令人可歌可赞。

     (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必须协调统一。脱贫攻坚不能单打一,唱“独角戏”。襄垣把乡村振兴作为长远 宜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举措,工作定 味位好,矛盾关系处理得好,两者互为落统一,相互促进,因此工作成效明显。
     (五)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中组织领导最重要。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定期研判。县委书记、县长躬身实践,下沉一线,三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县直单位包乡村,党员干部齐帮扶,才取得脱贫攻坚的成果。县委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脱贫攻坚最大支持,将原农业局的扶贫股单列为扶贫中心,亲自挑选信得过、能干事的青年干部任主任,关心关爱扶贫干部,调动了全县上下的积极性。
        三、五点建议
       (一)增强两个意识,弘扬一个传统。两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只有农村达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二是忧患意识。贫富差距是客观现实,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暂时贫困消灭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贫富矛盾又会产生。况且人有旦夕祸福,因病返贫、因祸致贫难以预防。一个传统,就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家风”,也是“国粹”,要大力弘扬,世代继承。
     (二)树立表彰先进,加大正能量宣传。襄垣县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鲜活人事、先进典型宣传不够。可通过融媒体、报告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崇尚英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志智双扶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感恩奋进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全方位报道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致富标兵,讲好襄垣扶贫故事,凝聚攻坚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返贫监测,增强动态管理。收官从客观意义上讲意味着脱贫攻坚告一段落,但全面小康的战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任重道远。因此,思想不能松懈,机构不能削减。还需一鼓作气,乘胜努力。要增强返贫监测和预警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增强识别、评估贫困户的科学能力和精准度,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向着扶贫济困社会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要结合地方实际兴产业、促就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对因病因灾等易致贫返贫户,要结合运用兜底保障、医疗救助、保险扶贫、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前介入,常态帮扶。
     (四)加强队伍建设,干部包村包户。机关干部下乡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人才有机衔接,实现“五帮联动”帮扶机制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稳定衔接,单位包村不换,工作队不撤,党员干部不走,把脱贫攻坚架起的“连心桥”,党员群众的“鱼水情”延续下去。
     (五)形成产业链条,发挥支撑作用。襄垣在实施乡村振兴和项目扶贫中,产业多样化、项目科学化固然可观,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中,产品加工似乎薄弱。因此要在“化”字上动脑筋、作文章,真正打造出襄垣特色产品,特色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要以山西省农业发展三大战略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产业调产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引领作用,创出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种养、加工、仓储、销售的链条体系。
     (孙书华)


责任编辑:李琰宇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