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工作中要更加重视 对贫困农民的扶志教育
□平顺县老促会会长 / 申树森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水通了,通到了院里,有的还通到了灶头上;路通了,不仅通到了村,还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通到了田间地头;电通了,即使很偏远的山村也有了电;通讯通了,不仅通电话,而且通互联网;许多农村还通了气。这些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全部是国家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实惠。种植养殖补贴、医疗保障、技能培训、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等,实现了农村人口的全覆盖。尤其贫困户,国家出台了许多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低保户每月有200元上下不等的社会保障,五保户基本是国家全养了起来;看病报销比例更大,个人部分就是象征性的;易地搬迁盖房按人头每人补助2.5万元;子女上学,学前教育每年1000元,高中生每年2000元,大学生5000元,上中职学校全免费,还发助学金;乡村的护林员、保洁员等各种公益岗位一律优先贫困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发展电商都有补贴;等等。现在的农民群众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如此多的好事。如同基础设施一样,这些民生好事也全是国家给的钱。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档次还比较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国家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农民群众仍比较困难,虽收入多了,但开销更大,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还有许多贫困户没有脱贫,国家仍需加大帮扶力度。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农村农民的事全由国家包办,恩施扶贫的方式,也有很大的负作用,“等、靠、要”思想更为严重。村干部成天想的,是向上伸手,不给钱不办事,办不了事就怨上边不给钱。尤其贫困户,反正到时候一个人不能拉下,所以就干脆不动弹,“靠着墙根晒太阳”,靠施舍过日子,大小事情找干部,要救济。甚至出门要车,小病大治,稍不好受就住医院,病好了也躺在床上不走,还理直气壮。有的子女通过分家的办法,把年老的父母甩给政府兜底。恩施扶贫的方式让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真正的贫困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难,同时也让因懒而贫的人钻了空子。有的户勤劳一辈子盖了个房,而有的户懒得不去挣钱国家发了个房。扶贫扶了懒汉。贫困户好事连连,非贫困户享受不上,差距相当之大,导致懒的更懒,原来勤劳的满肚意见,也不想动弹了,变懒了,争当贫困户,坐等国家发钱,我们必须正视恩施扶贫所产生的负作用。贫困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出了偏差,没有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志气。一味恩施福利,会让一些人的胃口越吊越大,越来越依赖,越来越懒。 贫困群众自己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然而,靠施舍过日子已经成为一部分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扶贫扶志教育,激发贫困人口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创造幸福。(《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