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于侯马市革命老区重点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的指示,聚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围绕探索新时代革命老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等问题,2023年8月24日至9月15日,侯马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石永刚会长带领下,顶烈日、冒酷暑,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组织座谈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观摩感悟等形式,对全市十个革命老区重点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侯马市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有十个革命老区重点村,分布在我市三乡、两办(新田乡1个,垤上村;凤城乡1个,南上官村;高村乡2个,东高村、西高村;上马办3个,上马村、程村、张少村;张村办3个,大李村、小里村、褚村),现有人口26408人、耕地30463亩,垤上村为城中村,集体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业;其余9个村为典型农业村,主要种植农产品。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宏伟蓝图,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坚持党建引领,抢抓创新农村建设历史机遇,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赓续红色血脉汇聚发展力量,走出一条我市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共有57人,其中:最年长61岁,最年轻24岁,女性成员18人,班子结构进一步合理;共有党员1009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390人,30岁以下党员91人,女性党员220人,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党建活动阵地,建立健全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坚持利用“三会一课”、每月主题党日、“侯马组工”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通过党性主题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以党建促发展活动,保持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注重培养年轻干部,老中青结合,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如:垤上村组建商贸党支部,建立商贸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33名党员与市场内970余个经营户结对帮扶,全力搞好市场服务,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全村140余名党员的积分制管理,专设模范带头星、勤劳致富星进行赋分,党员带头领办集体经济项目和村民增收项目;吸收致富能手和有为青年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目前已从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8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成效显著。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旱厕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热、村民生活垃圾纳入城乡一体化处理、天然气入户;安装村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路灯等工程建设及开展“六乱”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改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革命老区重点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村教育全面开展。革命老区重点村共有在读大学生376人、在读中小学生1757人,大学以上学历村民1210人、高中以上学历村民3095人,农村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二是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革命老区重点村共有5096户村民完成旱厕改造,9个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垤上村达到100%),8个村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垤上村达到100%)。三是村人居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革命老区重点村完成硬化道路213公里,安装村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202个,有二层以上别墅楼532套,在城市购房村民385户,在本村有两套以上住房户数48户。 ——积极培育和打造特色产业,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我市十个革命老区重点村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着力培育和打造特色产业,助推全市乡村振兴。 (一)依托比邻城市区位优势,垤上村积极打造“三市场一库区”产业链。一是依托毗邻新港服装批发城的区位优势,建成桥头服装批发城。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营业商店350余间,主营品牌服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光明机电城。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营业商店120余户,主营机电产品和水暖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0万元;三是集体投资3500万元建成垤上农贸市场。占地7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交易大棚6个,主营干鲜瓜果、蔬菜副食、农禽肉食、水产品等,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60万元;四是集体投资1800万元,建成物流仓储库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仓储库租用户55户,每年收入90万元。2022年,垤上村集体收入实现500万元,被评为省级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 (二)规划实施“三巩固一提升”战略,程村集体产业稳步发展。90年代程村创办第一家村办企业-翔宇汽配公司,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从事服务业, 赚足“钱袋子”。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程村提出“三巩固一提升”战略。一是巩固基础产业。将翔宇汽配公司厂房租赁给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获取收益25万元;引进东鑫制造、旺龙药业、漳泽电力、风雷管模、海州生物等一大批精密铸造、健康医疗等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程村。二是巩固基本收益。筹资建设集超市、饭店、通讯网络、小商品等为一体的小型农贸市场,获取租赁费10万余元,整体收益基本稳定在100万元左右。三是巩固资源收益。新建和维修水井6个,将供水站优质水源接入侯马市城乡供水管网系统,与供水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获取经营性收益50万元。四是提升特色产业。盘活金牧蛋鸡闲置厂房,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宝鸡源林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1个亿,建成后可容纳100万羽蛋鸡养殖,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余万元。程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实现118万元。 (三)构建“三驾马车”新发展模式 南上官村开辟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南上官村以打造特色民俗文化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民俗文化+仓储物流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三足鼎立”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实行农业生产托管。2022年5月20日,成立山西上官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先后购置3台收割机,其中:2台在酒泉制种基地工作、1台在本村为养殖户青储饲料。主要经营范围:土地流转、机械收割、农资服务。目前业务扩展至甘肃酒泉、瓜州等地,业务前景看好,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二是打造特色民俗文化。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南上官村利用现存的古老建筑为平台,对多处古民居建筑设施整理修缮,认真开展收集、整理、挖掘、寻遗等工作,初步打造出“乡村文化记忆馆”、“义学创办展示馆”、“舞狮非遗展示馆”、“农村图书馆”、“群艺馆”和舞狮文化街,形成“五馆一街”特色民俗文化。同时,南上官村成立“山西上官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统筹文旅项目规范管理,通过抖音直播间等多种形式推介手工产品,实现文化资源成果转化。三是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依托建邦集团的区位优势,南上官村成立“山西上官仓储物流公司”,探索建设较大规模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张少村、大李村、小里村、褚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张少村规划实施河畔科创园(侯马市万帆集团软件开发项目)和充电桩项目,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大李村谋划光伏+温室花棚项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小里村积极打造葡萄品牌,形成特色休闲采摘观光农业项目,增加农民收入;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向农业农村局申请投资134.6万元“鑫鸿皓百万蛋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每年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交纳5万元租金和不低于2万元的效益分红;同时,该村还鼓励承包户种植高粱、油菜等农作物,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种植适合盐碱地作物,提高承包户收益,增加集体收入。2023年4月,褚村举办了“六百亩油菜观赏节”,吸引了外地游客参观游玩,大约有上万人打卡,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其余革命老区重点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集体收入薄弱。近两年来,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他们积极开展大暖路面恢复、农田水利改造、村道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基础设施改进和完善工作。 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培育和发展集体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有2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其中:垤上村集体收入达500万元;有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物资源,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垤上村以彭真故居文化品牌为核心,积极探索“农业+红色旅游”一条街项目,开发侯马市土特产品和彭真故居文创产品。南上官村利用本村红色资源和历史文物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五馆一街”特色民俗文化村。程村党支部邀请“五老”成员给在校的学生讲述马南支部历史,开展“最美红色宣讲员”评选赛,组成红色宣讲小队,全力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大李村深入革命老区、深入群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走红色交通线,聆听老红军现场讲课,弘扬宣传马小宝烈士精神,为乡村振兴铸魂。 ——改善民生,普惠利民。垤上村投资96万元为全体村民办理医疗保险,村民参保率达到100%;对本村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助学金,直至毕业;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5斤鸡蛋;60岁、70岁、80岁的老年人共有503名,每人每年发放养老补助金1200元、1500元、1800元;每年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生日蛋糕;每逢春节,为全体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福利,使村民充分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程村为全村村民免费接入天然气,是侯马市第一家实现天然气入户的村。褚村计划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股权分红,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大李村每逢春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温暖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够强。目前,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尚有2个村集体收入不足20万元,自我造血功能较差。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比较保守,观念陈旧。有些村干部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上,思想较为保守,视野不够开阔,时常抱怨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没有建设用地,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大胆试、大胆的闯勇气与魄力;二是村集体发展滞后,缺乏致富带头人。有些村出了许多名人、企业家,在外名气很大,但思源回报家乡致富带头人不多。主要原因:投资环境差、集体经济落后、沟通联系的不够、干群矛盾问题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活力。有些村党支部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60%,后备干部储备严重不足,致使村“两委”换届,选不出书记、村主任,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上级党委选派乡干部或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和主任。但从实践来看,有些村选派的干部因自身能力不足和缺乏乡村工作经验,难于适应和驾驭艰巨而繁重乡村振兴工作,培养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头雁”是组织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乡村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持续增收难。我市老区重点村垤上村、程村依托比邻城市、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培育发展形成自身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其革命老区重点村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租赁土地、资产和近两年开展“清化收”活动催收了一些历史欠款外,集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张少村的西瓜、小里村的葡萄特色产业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主要原因是:区域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规模效益,配套建设未能跟进。 (三)外部环境支持力度不够。在调研中发现,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建设用地、资金已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目前,大多村在乡村振兴中规划一些建设项目,有些项目前景很好,但因用地手续、资金短缺等原因搁浅;二是切合实际的项目难以实施。各村为了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应接不暇,难以按照规划实施一些切合村情的发展项目;三是会议、检查多。目前,村干部日常需用大量时间接待各个部门、单位安排会议和检查,特别是有些项目要完成多个部门、单位下达的复杂表格和汇报材料;四是村干部待遇低。目前,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主职干部年收入为11000-55000元、一般干部年收入为10000-20000元。我们在与其交谈中,他们诉苦道:“目前村里任务非常多,需要大量时间去完成,1个月工资就1千多元,抽时间我们还要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否则难以维持生计”。 (四)红色资源挖掘开发利用步履缓慢。我市十个革命老区重点村,村村都有红色故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重点村群众为新中国建立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在我市开展乡村振兴建设中,各村虽然提出了一些挖掘红色资源、红色故事和建设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的设想和思路,但目前项目尚处于规划和摸索阶段。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还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红色资源年代已久,挖掘需要时间、资金,致使一些红色资源开发项目步履缓慢。 三、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乡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为此,我们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乡村干部能力问题。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考察培养村干部,选拔品行端正、年富力强、想干能干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遴选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班子成员作为书记苗子重点培训,为建设坚强党支部选准“头雁”。针对目前有些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作热情不高、素质能力差的主职干部及时调整,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坚强一线战斗堡垒。二是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应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参加党校、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专业知识培训班,系统、全面培训学习乡村振兴政策和相关知识,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让眼界开阔起来,把先进经验用起来;邀请从事乡村振兴研究的专家、学者授课讲学,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有为,把发展的“精气神”提起来;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宣讲和解读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组织乡村干部系统全面学习培训乡村振兴知识,掌握业务本领,结合本乡、本村实际,统筹谋划,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要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举措,在加强后备干部的选、培、促、管上下功夫,切实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老区重要指示精神,支持革命老区重点村的乡村振兴。一是齐抓共管,助推乡村振兴。涉农部门、村投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上要向老区重点村倾斜,包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在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的变化和优势,愿意留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贷款、税收、营商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乡村振兴意识。要加强教育引导,让人才队伍充分认清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是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不断激发工作热情、释放工作潜力;注重实践考察,对选调生、新任职公务员、乡镇干部等,尽可能安排到农村一线接受红色洗礼,丰富任职经历,让他们在田间地头历练增长真抓实干的能力;搞好正向激励,对扎根老区、工作勤恳、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乡村技术能手,大张旗鼓地表彰宣扬,让实干者得实惠。第三,调动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村民。我们要认真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理念,有效盘活村集体“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让全体村民参与“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让广大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固本培元,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产业才能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为此,我们要在巩固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特色新兴产业。一是创新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助推农民增收。过去,农民立足自家生活需要,在自家庭院养几只鸡,种几垄葱,粗放经营,不计收益。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一方面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改善农户庭院、房前屋后、村庄沿线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利用闲置庭院改造建起各类农产品加工厂,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注重文旅融合,规划建设旅游线路,通过政府规划指导,市场引导,引进专门的收购加工企业,乡村组织,群众参与,建成乡风旅游观光线,促进沿线村庄庭院经济发展。二是创新发展,培育现代化管理模式新兴产业。目前,我市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老区重点村,主要是依托毗邻城市和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形成了自身特色产业,但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原有的经营模式已不适用市场发展需要,亟待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垤上村依靠市村投公司提供担保,在农发行贷款4000万元对原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市场,规范经营管理;在做好市场销售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外市场和网络销售市场,以村集体所有电子商务培训中心为依托,通过抖音和快手直播、拼多多和美团APP等方式,打通网上销售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搭上互联网销售快车。三是探索推动合作社规范经营,创优特色农产品品牌。我们要转变经营方式,探索推动合作社规范经营,促进集体经济走向市场,深入实施“村集体+合作社+村干部+农户”运作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要求,持续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完善社会服务,加快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全景式展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社会管理、精细化生产全过程,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在线销售,打造快捷销售平台,确保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能增收,破解分散经营、销售渠道单一、效益不佳困境,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改善发展环境。乡村要振兴,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保障。一是创优宽松外部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减少不必要会议、检查,使村干部静下心来,有时间保证、有精力去思考乡村振兴发展,带领村民谋福祉;二是减轻外部压力。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安排乡村工作时,改变压任务、压指标、压项目的做法,给村干部一定的自主权,实施一些切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三是提高村干部待遇。建议有关部门考虑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乡村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参照其他县市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确保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四是积极开展思源回报活动。我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应当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创优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特别是在外地的本村致富能手回村投资兴业,回报家乡、回报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亲人。 (五)整合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针对我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不够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打造一批我市红色文化产业项目。首先,鼓励革命老区重点村深度挖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革命老区重点村要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规划好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既要凸显红色文化元素,又要带动经济效益,把项目建设成为集红色文化观光、文创产品销售、特色美食品尝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方案设计上、产业布局上、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其次,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观光项目。在各村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形成规模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规划半日游、一日游项目,打造我市特色红色文化旅游观光项目;第三,将特色红色文化产业项目纳入全市文旅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红色文化产业项目,深度挖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推进我市文旅产业深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