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州区老促会
深入到农业农村局 进行《乡村振兴促进法》 实施情况调研 按照市老促会2024年工作计划及区老促会年初计划安排,近日,潞州区老促会在区政府相关部门及理事单位配合下进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调研。 一、基本情况 《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两年以来,区政府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目标,稳步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立足“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奋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社会安定和谐的乡村全面振兴样板。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我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由区级领导担任组长的七个专项推进小组,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成员单位及各镇、街道(中心)各司其职的乡村振兴组织体系,扎实推进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立足产业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产业为纲。区政府以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以“特“优”战略为引领,成立了项目专班,采用“保姆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三)强化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大力开展区文化馆乡村特色分馆建设工作,形成了以潞州区文化馆为总馆,各镇、街道(中心)文化站为分馆的总分馆制基层文化服务模式,促进文化优质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和延伸。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计划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千余场次,免费送戏下乡100余场,培育培养乡村群众文艺队伍49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5人、文化带头人39人,一大批农村文化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 (四)突出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乡村振兴,基础先行。坚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率先打造29个省、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村,以点带面推进全域示范创建。先后改厕3.6万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3座、生活垃圾中转站78座,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4.2公里,完成中供暖改造4.5万户,改造农村电网20公里,实施16处农村供水改造提升程和15项农村饮水安全养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实施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成88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8座分类式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移动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全区生活无害化转运处理实现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仍需加强。一方面,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规定,我区虽然初步建立了乡村振兴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认识偏差,促进和融入乡村振兴的工作举措还不明显,应时应急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财政投入有待加力,尤其是在涉农资金整合上,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投入,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基础建设,部门资金没有形成组合拳,吸引和调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力度还不够。 (二)促进乡村振兴的制约瓶颈急需突破。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我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主体不多,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较少,经济效益不高、示范带动性作用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品牌效应不高,第一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前几年通过“五道五治”“清化收”等工作,很多农村收回了大量土地,特别是城市边缘一些村,这些村都有较强的发展意识,有的还尝试实施了部分项目,但同时也遇到了土地制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被动。还有,我区结合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了一些工业园区规划和农旅、文旅、康养规划,但区划调整之后的土地要素约束越来越紧。这些情况都需要创新思路,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千方百计疏解产业振兴的要素制约。 三、建议 (一)区委区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全面纳入对镇街工作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项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乡村振兴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 (二)区委区政府要加强政府扶持、引导,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倾斜投入,出台一系列财政补贴、奖励以及小额惠农贷款,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充分整合资源,采取“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在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做文章。 (三)区委区政府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注重保护农村自然人文生态、农村人文资源、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财政投入,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努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全方位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潞州区老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