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老区 > 联播 >

对平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 发展情况的调查

2024-06-17 16:26 红色山西网

对平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
发展情况的调查


       为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区老促会于2023年7、8、9三个月,围绕改善乡村环境、增加农村收入、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文明乡村等内容,先后深入上木角、迎恩堡、 凤凰城、店湾、张家窑等15个村、3个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 现场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和乡村振兴建设中一些做法,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朔州市平鲁区地处朔州北部,属黄土高原地带,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 全区国土总面积2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3965亩,共84362户,22.6万人,辖10乡、2镇、1个街道办事处,224个行政村。平鲁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平鲁境内曾建有晋北、洪涛山朔平地区两大革命根据地,有红色革命遗址 34 处,占全市一半以上。 2014 年以来,平鲁区先后建起平鲁革命斗争纪念馆、李林烈士陵园、朔平西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晋绥革命英雄李林纪念室、晋绥边区特委纪念地、绥蒙军区司令部纪念室、迎恩堡第一党支部纪念室、张崖沟英雄纪念碑等,还维修了窝窝会绥蒙军区司令部旧址和凤凰城村晋绥边特委旧址,平鲁成为红色革命参观教育基地。尤其是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向好,人民生活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90%的村吃上了自来水,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人民收入稳定增长。巩固了脱贫成果,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老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从走访调查的15个村、3个涉农企业看,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以下八大特点。

       (一)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调查的15个村,有党员. 327人,村“两委”干部77人,2021年村“两委”换届,全部实行了支书、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留任了一批有经验、有作为的村干部。其中有12个村的支书、主任实现了连任,“两委”其他干部也通过选举实现了优化。一部分年轻有为、工作积极、文化较高、有一定组织带动能力的人员入选 “两委”班子,“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文化层次和组织能力明显提升,活力增强,班子结构合理。

       (二)集体和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调查的 15 个村,共4527 户、12000 口人。其中,常住户 1231 户,2660 口人。截止 2022 年底,15 个村都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社41个。这些村集体收入平均在20.9万元以上,比全区村平均收入 10 万元,提升了 1 倍。这些村的村集体收入,主要是通过入股分红、出售资源和流转土地获得。

       (三)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15个村,村村通了水泥路(油路),全部建起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广场,全部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全部建立了垃圾收集点,配备了街巷清洁工和垃圾箱。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四)民生保障惠及千家万户。15个村,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6%,享受低保490户、 645人,享受五保80户、80人,达到应保尽保。农村应享受的惠农惠民政策和政府补贴全部按时到位、足额到账。

       (五)文旅产业已现雏形。迎恩堡村是朔州第一党支部所在地,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科学规划、深度挖掘,打造老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该村与周边村联合,利用宽广的耕地,连续五年连片种植油菜,每逢夏季花海如潮,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不仅打造了新的旅游基地,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上木角村借助门神尉迟恭故里,挖掘门神文化,建成门神文化展厅和传说中的九十九眼井实物观赏地。还依托西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建起了西山抗日根据地纪念室,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建成全区文化旅游打卡地,迎接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全区红色旅游品牌,拉动当地村民不断增收。凤凰古城、乌龙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遗存丰富,还有不少红色革命遗址。两大景点将以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带动我区文旅产业发展。

       (六)合作社作用显现。15个村有集体经济合作社15个,农民合作社 41 个。这些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高石庄乡蒋家坪村经济合作社,从实际出发,发挥本村土地宽广、水草丰富的自然优势,建起肉牛养殖场,村集体年实现经营收入 88.2 万元。阻虎乡大干沟村木森经济合作社,依托区域优势,打造“红山荞麦”品牌,今年红山荞麦种植基地发展到5400亩,生产优质荞麦100多万斤,实现收入6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27人,实现收入189万元;季节性带动农户1万多人次,增收200多万元。

       (七)畜牧业发展迅猛。2022年15个村,常住户1231户,猪、牛、羊饲养量达14262头(只),常住户人均5.36头(只),年产肉品392.25万吨,收入1507万元。其中,养殖大户达到68户,猪、牛、羊饲养量达12501头(只)。上木角村冯海明,2023年养猪50头、养羊230只,预计出栏猪羊160多头(只),光养殖业一项收入可达2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10户农民养羊,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双碾乡白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成玉,2020 年以来带领大家大办养殖业,带动全村 12 户发展养羊,户均养羊165只。

       (八)种植业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迈进。调查的 15 个村,有耕地71258亩,确权的1797户、55529亩,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24977亩,占15个村确权耕地面积的44.98%。

       这些种植大户都选用优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管理,耕、种、收全部机械化作业,经济效益显著。朔州市新玉农牧有限公司和朔州市益宸惠农农牧有限公司,流转经营高石庄乡店湾村、张家窑村耕地6227亩,实行科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企业年均利润100万元以上,农户也得到了实惠。

       三、发现的问题

       调研的15个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好的成绩,在乡村振兴和弘扬老区精神方面有不少新思路、新举措。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够强。调查发 现,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整体得到了加强。但班子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两委”班子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不宽、视野不远、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工作没思路、没办法,上面要求干啥就干啥,当“货郎”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群众思想混乱、一盘散沙,部分党员还不如普通群众,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村民对村“两委”主干误解多、理解少,对“两委”工作支持少、旁观多。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当干部的目的发生了偏差,一心为民的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不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调查的15个村,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纯收入都不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少、增长慢,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的经济实体,经营性收入很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虽然每个村都建起了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但正常运行的只有8个,7个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只有一块牌子、一套资质、一个空头账户。

       (三)资源利用不足,经济增长乏力。我区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广阔的土地、生态资源,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资源,这些资源除煤炭外,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挖掘和利用。首先,是耕地利用率还不高。调查的 15 个村,有耕地 71258 亩,2023 年撂荒弃耕328亩,后虽然复耕复种,也是粗放经营,土地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其次,是没有充分保护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境内有外长城49.2公里、内长城和北齐长城4.75公里,有古城两座、古堡13座、烽火台130多个,有门神尉迟恭故里、乌龙洞等历史文化资源,有红色革命遗址34处。这些资源有的已经开发、有的正在开发,但大部分还没有开发利用,有的还没有进行有效保护。已开发的,利用率也不高,效益发挥的也不好。

       (四)乡村治理效能差。由于村“两委”战斗力不强,乡村青年和大部分乡贤能人进城务工经商,常住农村的户数少、人口少、年龄大,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加之,不少村庄的治理办法不适宜新形势下农民的新要求。造成公益事业无人做,公共设施无人管,农民办事不方便,一些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面对这种情况,村干部有怨气,说,群众不听话,难领导;群众有意见,说,村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只想着自己发财。

       (五)服务“三农”的措施不够精准。在服务“三农”方面,我们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但投入的人力还不足、资金还不多、技术和一些措施还不够精准。如养殖方面,我区的猪牛羊饲养量不少,但品质不好,市场占有率不高,影响农民收入;牲畜的疾病、疫病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建成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有的也不能正常运营,没有起到带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老区建设“两个更好”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我区乡村振兴步伐,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提升行动,组织村支书定期培训、专题学习、实地考察、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场体验,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二是全面开展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等制度,提高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要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尤其是不在村住的流动党员,让他们增强党性,牢记宗旨,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四是一些惠农惠民政策、举措、项目等让乡或村实施,相关部门负责监督、验收、资金拨付等工作,提升乡村干部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二)保护土地资源,夯实农业基础。土地是宝贵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区国土面积不小,但耕地面积不多,只有115.4万亩。所以我们要加大土地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防止耕地撂荒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严守耕地红线;要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平田整地等项目,用好用足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保护开发力度;要推广应用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认真贯彻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的原则,对全区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到期的耕地进行一次全面核查。确保全区耕地面积不减、肥力不降。

       (三)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政府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乡贤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上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的企业、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农村置产兴业,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振兴。还要采取提供技术服务、定期组织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措施,提升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业务、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要发挥我区“小杂粮”、畜产品质优量大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注册一批以“红山荞麦”“顾北岭羊肉”为主的名优特新商标,实现“一村一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种养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广泛宣传、纳入大的营销网络、选聘商品代言人、改良旧品种、选用优种、应用先进的种养技术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五)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平鲁地理位置特殊,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积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戍边军事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文化资源。我们要全力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全力保护,就是组织力量,依法管理这些资源,防止损毁、遗失、失传;深度挖掘,就是搞清楚每种文化、每件文物、每处遗址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影响、文化价值;合理开发,就是科学编制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资源开发计划,按规划和计划,有序实施,扎实推进;有效利用,就是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开发、公司化运作的办法,吸引个人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六)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离不开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发展村级经济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上级政府,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村级运行管理费的额度,维持“两委”机构的正常运行。二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要经营管理好本村的土地、生态、矿藏等集体资产,让这些资产产生效益,实现收入。三是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采取合办、独办、入股等形式,吸引本村的能人或社会力量兴办一些工业或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七)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农”工作涉及的领域多、部门多,凡服务“三农”的单位,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要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资金。尤其,在人员、资金方面要加大投入。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两委”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让老百姓需要的物资,能及时运达;遇到的困难,能及时解决;生产出的产品,能及时销售。

       (八)加强乡村治理。要根据我区村庄偏远、人居分散,在村常住人口少、且多是老人的实际。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治理体制、党员联户、网络互通、实行村民自治、开展“法律进乡村” 活动等措施,搞好乡村治理。(朔州市老促会供稿)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