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国家级非遗
(十六项)
文水鈲子
声声风雨韵天涯,
露洒云天似落纱。 鼓击雄浑凝胆气, 钹抛豪放醉心花。 接神赛社同雷电, 集会迎宾共晚霞。 三晋闻名成一绝, 九州耀眼绽奇葩。 文水岳村鈲子(梁大智 摄)
文水鈲子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因表演中使用一种当地人俗称鈲子的特制打击乐器铜质小钹而得名,又因起源于文水县凤城镇岳村,当地民众习惯上称之为岳村鈲子。古代祈雨仪式中演奏岳村鈲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乐器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与音响效果,与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浑然天成,巧妙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想象。
临县大唢呐
黄土高原劲势喧,
古风明快逐云天。 豪情粗犷豪情在, 委婉轻柔委婉牵。 腮振临川听陕韵, 气哄晋地赏音缘。 民间技艺传承处, 红火排街醉雅仙。 临县大唢呐(魏新生 摄)
临县大唢呐是汉族民俗音乐,大唢呐是当地吹打行的主要乐器。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音色激亢的一面,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特征。排街则威武雄壮,坐场则幽雅宛转,哀则凄切缠绵,喜则喧闹红火。临县大唢呐有传统曲目100多首,这些曲目多系古曲牌传承下来,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离石弹唱
东唱秧歌西道情,
要听小曲石州城。 诙谐乐趣民间调, 明快高亢通俗声。 彩扇飘飘频起舞, 晋胡袅袅伴芦笙。 技融弹拨千年去, 更有乡风万代荣。 离石弹唱(杨津平 摄)
离石弹唱历史悠久,起源可上溯至宋代。在清代修撰的《永宁州志》中,有关于“审录·唤妹子”“放牛·贴对子”的记载,这就是弹唱较流行的曲目。自古就有“东秧歌、西道情,小曲出在离石城”的传说。弹唱用的乐器有三弦、扬琴、四音子(四胡)、笛子、管子、笙、四块瓦等,因伴奏以弹拨乐器为主,故也称“小曲弹唱”。
临县伞头秧歌
吹手齐鸣敲鼓韵,
人群喧闹聚豪情。 响环奏起听风雅, 彩伞摇来逸俗声。 妙语如珠幽默味, 方言似土自然萌。 翻飞绸扇街头舞, 祈福歌中院里迎。
临县伞头秧歌 (马慧珍摄)
伞头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间歌舞艺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临县伞头秧歌与古代迎神“赛社”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是一种规模大,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
汾阳地秧歌
古传唐宋韵悠悠,
舞蹈歌吟尽放喉。 土语灵音听击鼓, 锦衣勾脸甩红绸。 排街告庙祈神佑, 社戏迎春祝酒酬。 一柱朝天凰展翅, 诙谐文武济刚柔。
汾阳地秧歌(尔学礼摄)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汾阳一带的民间艺术。据传,最初时的地秧歌,人们只是围成圆圈敲打锣鼓,当时叫“捣秧歌”。后来渐渐地,汾阳地秧歌不仅在街头、广场和舞台演出,还走村串户为住户演出。主要形式有:告庙祭神、排街、掏场子、过街板。汾阳地秧歌分为以舞蹈为主的 “武场地秧歌”和以诵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
孝义皮影
灯窗剪绿影裁红,
技艺精雕绝世雄。 一线牵来刀棍舞, 千兵连动勇夫冲。 腔音妙韵催宫阙, 劲鼓芦笙醉老翁。 敢问纱帘多少戏, 星辰伴我乐无穷。
孝义皮影(蒋建林 摄)
孝义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源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孝义皮影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亦称“灯影儿”、“纸窗子”。清时为孝义皮影的鼎盛期,孝义境内皮影班社多达60多家。孝义皮影剧目丰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孝义木偶戏
舒袖金衣舞剑行,
铁枝提线伴歌声。 悬丝趣妙南城去, 托棍轻灵北镇迎。 写意三雕成脸谱, 描红七画显风情。 古今傀儡临台度, 演绎春秋筑战营。
孝义木偶剧 (蒋建林摄)
孝义木偶戏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汉族地方特色剧种之一。木偶戏分为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线木偶戏四大类。孝义的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戏,制作精巧,形象生动,表演细腻,内容丰富。据考,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
孝义碗碗腔
铜铃碗响伴瑶琴,
皮影吹腔妙嗓音。 长短清歌听雅唱, 高低曲韵趣谐吟。 勾锣边鼓悠扬起, 马号弓弦跌宕临。 一曲西厢今又赋, 风流几度醉人心。
孝义碗碗腔(梁大智 摄)
孝义碗碗腔流传在孝义市及周围市县。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及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形成于北宋时期,一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孝义吹腔是戏曲最古老的声腔之一。皮腔唱腔有“平板”“垛板”两种形态。
临县道情
悠悠俗曲韵随开, 巧夺天工妙剪裁。 村野流行听小戏, 乡风兴起唱歌台。 传经布道渊源去, 口语方音演变来。 渔鼓帮腔文武起, 缠绵幽婉醉蓬莱。
临县道情(薛建平 摄)
临县道情戏原属道教声腔艺术,俗曲道情起源于唐代道士所唱的经韵或俗讲,宋代发展成为唱白相间的曲艺形式道情鼓子词。清代乾隆年间,逐渐演变成为地方戏曲,并被搬上戏曲舞台。临县道情戏是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歌舞、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音乐和剧目两大部分组成,有着浓厚的中国庙堂古典音乐的味道。
中阳剪纸
刀飞剪舞妙横生,
万象天工纸上耕。 灵转镂空神丽婉, 巧雕彩锦慧峥嵘。 青莲跃鲤鸳鸯在, 丹凤朝阳白鹭鸣。 阅尽乾坤民俗事, 西窗一览看风情。
中阳剪纸(冯世平摄)
中阳剪纸以中阳县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
文水葫芦制作
自在飘摇万象容,
沉浮堪笑世间风。 虚心素雅成天性, 妙手浓妆铸锦融。 仙蝶隔云花似鸟, 悬壶妒月势如虹。 禅音醉舞纤藤意, 雕饰初开玉帛中。 文水葫芦制作(梁大智 摄)
葫芦雕刻是文水最具典型代表的非遗项目之一。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是中国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寄寓吉祥、赐福、祝寿、镇宅的含义。烙画葫芦,是流传于文水县的民间工艺,这一技艺以葫芦为载体,以烙刻为手段,辅以针刻、彩绘、镂空、浮雕等工艺,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突出“以铁为笔,以火为墨”的艺术特征。
汾酒酿制技艺
跑马神泉古井缘,
汾州名酒杏花牵。 绵甜纯正悠长味, 温婉芬馨醉作仙。 一把高粱醇发酵, 千粒豌豆酿缠绵。 花香得造金杯举, 谁赋清明誉世篇。
汾酒酿制技艺(尔学礼 摄)
汾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汾酒名声大噪。跑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汉族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
交城滩羊皮
硝皮鞣制溯渊源,
戈壁滩羊技艺仙。 细润轻柔如白雪, 蓬松玉泽似云烟。 迎风摆柳千丝翠, 落雨纹波九道涟。 梦映罗衫文峪水, 德昌百店聚裘缘。 交城滩羊皮(丁琛 摄)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起源于明代中期,历经400余年。皮革的鞣制就是用鞣质对皮内的蛋白质进行化学和物理加工。它通过一系列工艺,并采用一些化学药剂,使牛、猪、羊等动物生皮内的蛋白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胶原蛋白发生变性作用。鞣制后的皮革既柔软、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败变质。鞣制后的皮革可用来制各种皮制的日常生活用品。
柳林盘子
旺火红绸舞起来,
精雕庙宇映人开。 天官会会祈良愿, 赐福神棚免难灾。 送子麒麟添彩画, 盘龙卧虎祭龛台。 歌飘九曲黄河阵, 明月流光任剪裁。
柳林盘子会(崔彦平)
“盘子”是古代“祭盘”的俗称,“盘子会”起源于古代搭棚祭神活动。明代,柳林镇开始有匠人模仿唐代之"祭盘",将民间庙宇与神像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油漆彩绘,活卯活鞘,易装易拆易保存。这种浓缩的庙宇比用砖木修建的庙宇造价低,一般高约三到四米,有四角或六角,有单层或双层,内分几个神龛,供奉天官、财神、观音等神像。
岚县面塑
岚城供会留传说,
面塑纹花祭慧莲。 压剪嵌揉双手捏, 盘镶割叠独成仙。 玲珑飘逸嫦娥舞, 精彩娇姿玉蝶悬。 比比谁家媳妇巧, 传承文化敢争先。 岚县面塑(尔学礼 摄)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岚县岚城北街有一传统的古庙会即“供会”。当地流传着一位媳妇孝敬公婆的传说。其主要活动形式就是摆供,用面塑这种形式体现出民间大众追求真、善、美的一种礼祭活动。岚县面塑除制作原料的处理工艺上考究外,在捏、剪、割、揉、夹、压、盘、叠、镶、嵌、组合、 压纹、纹花、色调配制也极其讲究。
孝义婚俗
凤冠霞帔韵味长,
三皇文化世芬芳。 鸳鸯戏水寻鸿瑞, 喜鹊登梅降吉祥。 迎娶花堂诚祭祖, 银花銮驾赏婚妆。 敬神皮影民风在, 六礼渊源美德扬。
孝义贾家庄婚俗(佚名 摄)
孝义贾家庄婚俗以古代婚嫁六礼为基础,结合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并传承为更为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其婚俗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舞、文学艺术、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婚俗活动全程共有34项。第一阶段为提亲、定婚、备婚活动程序;第二阶段为婚庆程序;第三阶段是婚后婚俗延伸到终结程序。(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 梁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