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老区:红色热土 精彩蝶变
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激励吕梁老区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显著成就,如今激励着吕梁儿女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来到吕梁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吕梁人民始终牢记嘱托,将弘扬吕梁精神凝聚成强大行动力,让这片英雄的红色土地放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吸引了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绿染山河厚植生态底色
立地条件如此艰苦,但吕梁儿女从未放慢生态建设的步伐。脱贫攻坚时期,吕梁市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扶贫,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
![]()
▲蔡家崖村产业扶贫基地
如今,一个个城市公园、一处处郊外湿地、一片片森林绿地、一条条景观走廊,都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如今,在胜溪湖栖息的鸟类从几十种增加到300余种,不乏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孝义市摄影爱好者武晋洲自豪地说。
吕梁精神凝聚转型力量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吕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必由出路。吕梁精神为持续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培育转型新动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仲夏的吕梁,生机盎然,一场面向全国的招才引智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吸引百余名国内外青年博士会聚一堂,他们在这里不仅重温历史、感受发展的律动,更被吕梁精神深深激励。
西北大学的刘超博士感慨,吕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将吕梁精神发扬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吕梁新区两岸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展示馆内,智能科技与城市发展蓝图交织,展现出向智慧化城市迈进的决心。这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记宇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吕梁的转型发展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青年博士们的行程所到之处,皆是年初吕梁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所定20件大事要事的具体落点。这20件大事要事集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安全发展六位一体,为吕梁高质量发展绘出路线图。
![]()
▲兴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育馆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吕梁市便迅速掀起“千项千亿”项目大会战,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传统能源安全高效利用先行区等“六区吕梁”。
老旧小区改造是20件大事要事之一,直接关乎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感。住建部门问政于民,通过入户询问,召开小区座谈会、居民和业主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每个小区量身定制改造计划,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作为促消费、激活力的特色消费模式,夜经济不断升温。“五一”假期,吕梁市以打造城南公园“夜经济”为牵引,拓展夜市规划布局,打造有品质、有格调、有烟火气的城市夜间经济,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散发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临县青塘粽子在端午期间热卖,该产品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据了解,去年青塘村粽子销售额达1.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我们正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扩大青塘粽子的带动效应。”临县县委书记范亮珍说。转型路上,吕梁市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夜经济培育等多措并举,正逐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华丽转身。
黄河脉动孕育文旅产业
吕梁,这片曾经孕育出不朽革命精神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吕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河蜿蜒296公里,流经吕梁四县,而今,315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绿色动脉,不仅串联起沿线的壮丽风光与红色记忆,更激活乡村旅游的蓬勃活力,铺就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
▲通往兴县的蔡家崖旅游专列
吕梁市因势利导,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建成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吕梁市部署的20件大事要事之一。”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表示,要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建设和美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火起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激活北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是吕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
来源 山西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