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副刊 > 文苑 >

七律 痛悼马进纲先生

2024-08-03 16:07 红色山西网
七律
痛悼马进纲先生
 
闷热天津无日头,
惊知马老已西游。
泪花化作倾盆雨,
情义勾来岁月愁。
宣传文明多志气,
塔乡儿女数春秋。
一生勤勉讴歌尽,
跪拜尊师上玉楼!
 
       (作者:魏友夫,山西省朔州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注:前天来津看女儿,高温实在难受,今阴云密布,雷雨交替,稍觉凉意。于是看微信群,惊悉马进纲老师突然驾鹤西去,余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伴着雷雨倾盆而下,情不自禁想起与先生相识相交之往事,一月前曾与先生视频,问候病况,没想到那一次竟然是永诀,今拟七律一首,沉痛悼念先生,愿先生一路走好!

 

       说起《塔乡儿女》主编马进纲,应县人都很熟悉。

       马老早先从教,先后在杏寨中学、应县中学、曹娘中学、南马庄中学等校任教或任领导,培育过无数栋梁之材,一直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尊崇。马老后来从政,先后在县委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做中层领导工作,在三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严于律己,工作敬业,口碑很好。

       退休后,马老又把自己的人生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都源于他找到了一个所有塔乡儿女都关注的方向。

(一)情有独钟处

       1996年,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马进纲,挑起了创办《应县报》的大梁。办报过程中,马进纲发现很多在外工作的老乡都有了解家乡和报效家乡的想法,于是,他在《应县报》开辟了一个叫“咱应县人”的栏目,专门介绍在外工作的应县老乡的事。许多在外工作的塔乡儿女通过这个平台互相联系,增进了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老乡与家乡的联系愈加频繁,由于县报版面有限,于是马进纲萌发了编书的念头。

       2001年,已过退休年龄的马进纲,与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平通力协作,用一年工夫编成了《应县当代人物》一书,在老乡中反响强烈。但出书后,很快又发现书中收录的1000余人仅仅是应县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小部分,大家希望入编的更全些,于是又激发了他重新编书的念头。2002年,马老组织成立了由省人大原副主任曹馨仪任编委主任,袁升德、丰子富、闫美莲、王东晖、赵显荣等任编委副主任的编书机构,经过三年不懈努力,于2005年出版了《塔乡儿女》《塔乡情结》《全国塔乡儿女通讯录》一套三本厚重的书。

       在外老乡工作时常有变动,新人新事不断涌现,可2005年出的三本书将一切定格在了一个固定的时空点上。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反映在外赤子的情况呢?于是马老萌发了创办动态刊物的设想。经多方努力,2006年8月,马老担任主编的文图季刊——《塔乡儿女》正式创刊。

       从办《应县报》开始到《塔乡儿女》的诞生,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十年来他笔耕不辍,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为在外老乡的骄人成就咏且赞,使塔乡儿女内外沟通,勠力向前。

(二)为霞尚满天

       马老一个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凡应县的人文历史、重大事件、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塔乡骄子的辉煌事迹等他都挂在心上。

       办刊开始,马进纲就确定其根本目的是增进老乡友情、激励在外赤子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进而确定了“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展示的平台”的办刊方针,“说老乡话,办老乡事,解老乡难”的办刊特色。多年来,《塔乡儿女》已成为展示应县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应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从2006年创刊到2014年,马老办刊地点是在大同。他家在应县,工作在大同,常常往返奔波两地。七十多岁的人工作、休息在办事处,铺开稿纸就审稿,收起稿纸就睡觉,熬夜是习以为常的事。

       2015年1月,办刊地点由大同转到了应县,马老为节省时间把自己的家当成了编辑室,稿件堆得满满的,他天天与它们零距离相处。除了编辑人员帮助校对外,传寄来的采编稿件多数都是马老字斟句酌修改过来的。别的不说,16年来60多期刊首语不下六七万字,主题突出,感人肺腑。为了保证和提升刊物的质量,他常常煞费苦心反复推敲,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吹毛求疵。有时为一篇棘手的稿子他翻来覆去琢磨好几天,灵感来了常常从睡梦中也要爬起来写上几段。

       十几年来,马老与年龄较量,与身体博弈,坚持把刊物办下来,质量越来越好,发行面越来越广,好评率越来越高。每逢有人赞扬马老,他总是说,刊物的创办和坚持,功劳不在自己,而在于编委、各地通联站和各位采编人员,他说:“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把刊物办起来、办下去。”

(三)天涯若比邻

       岁月可以磨平万物,但乡情路上的初心从未改变。多年来应县涌现出许多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焦日雄回乡办医疗事业卓有成效,糖尿病及心血管专家邢林山回乡送医,秦英广、丰开成回乡做安居工程受益万千百姓,高占成回乡义诊,鲍善冰和杨一仁回乡宣讲送教,罗绥明多方联系为家乡早日输送天然气……《塔乡儿女》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牵引促进的作用。

       16年来,《塔乡儿女》从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可谓桥梁无形通四海,纽带有缘连五洲,平台生辉耀八方。一刊在手,熟悉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家乡事老乡事,事事了然于心。“相知无远近,天涯若比邻。”一本刊物使各地塔乡儿女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近,从松散到紧密。乡音连着你我他,乡愁化作塔乡梦!

       马老不仅在办刊物上竭尽全力,而且在老乡们的大事小情上也十分上心,倾情帮助。人们知道他和外地老乡认识的多,联系面广,涉及到与外地老乡沟通的事情,时不时地有人找他,他从不怠慢,总要给对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马老在应县县城专门设立了一个《塔乡儿女》取书亭,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赠书,每年达900余本,还不定期地为贫困生送刊。

(四)任重而道远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马老做到了善始善终,16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办刊,从未懈怠过。退休20多年,他几乎没有闲下来过,他放弃了常人的兴趣爱好,苦行僧式地坚守着他钟爱的事业。马进纲,一个塔乡儿女的办事人,一个《塔乡儿女》的耕耘者守望者。耕耘传承,守望乡情!

       “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马进纲已年入耄耋,由于记忆力视力等原因,近年来马老多次告退,可奈何挽留声频频,他只好咬咬牙继续干,小车不倒只管推!他一边坚持办刊,一边在努力寻找和培养适合的接班人,他不仅为刊物做出了不凡的贡献,而且为刊物的未来思索着。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马老寒来暑往耕耘不辍,把一件一件数不清的小事,积累成了惠及塔乡儿女的大事。

       青春原来并非仅仅指生命的一段经历,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在马老身上让人洞见了这种童心未泯的精神状态,一个八十高龄的人活出了18岁人的风采!这正是:

笔书不辍染鬓霜,

咬文嚼字寄寒窗;

守望乡情人未老,

桑榆放晴洒暖阳。

       (作者:李佃亮   摄影:马占富)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上一篇: 编织梦想

下一篇:远方的呼唤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