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河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于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的 调研报告

2019-11-12 08:43 红色山西网
河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于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津市老促会
 
河津市老促会会长师文科安排调研工作
       遵照晋老促发[2019]5号《关于开展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和运城市老促会关于乡村振兴调研的安排意见,我们河津市老促会专门召开常务理事会,对调研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选定了调研老区村,安排了调研工作。7月上旬我们组织常务理事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对最早建立党组织的东黄村、地下县委长期驻扎的新兴村两个革命老区村进行了乡村振兴情况调研。
       新兴村位于北坡赵家庄乡,共有127户524口人,党员20名。共有耕地900亩,人均耕地1.68亩,2018年人均收入4700元,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抗战时期(1938-1945年),乡吉地委、河津县委、北坡区委长期驻扎该村,秘密组织、发动、领导了河津人民的革命斗争。
       东黄村位于河津城东7公里处,南邻汾河,北靠土崖。全村现有484户2081口人,党员68名,土地面积4500余亩,耕地2047亩,以汾河滩地和荒沟坡地为主。2018年人均收入10800元,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调研中,我们深入东黄村和新兴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自然生产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等情况,并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和乡、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座谈会。大家一致感到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东黄村和新兴村人均土地资源较多,人均耕地面积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长期粗放发展,同时,受气候、技术、营销等方面限制,农民收入并不可观。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兴旺”,必须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精细化发展。
       经过调研,我们梳理出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是产业基础不牢。普遍存在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粗放经营多,精细管理少;单打独斗多,合作发展少等问题。东黄村蔬菜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2%,干鲜果种植面积占6.6%;新兴村除粮食作物外,经济作物仅有桃树9亩,占耕地面积的1.5%。
       二是集体经济不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是土地承包运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产收益等很少,收入渠道单一。全市16个革命老区村中仅有1个村的集体经济在千万元以上,新兴村仅1万元,发展极不均衡。
       三是改革引领不足。农村综合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深度不够,举措不多,土地流转率低,老区村或没有合作社,或合作社多流于形式。
       四是基础设施不均。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超期服役,有效灌溉面积仅占78.7%;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
       五是队伍建设不力。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年龄、低学历现象突出;“两委”干部普遍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尚未充分激发。
       六是东黄村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邓国栋烈士纪念馆”、新兴村的运城市级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河津地下县委旧址及展览馆”,历年来接待了数十万人次各级各行业的学习参观者,但缺少经费支撑。尤其是新兴村的原乡吉地委和河津地下县委旧址还未建专门的纪念场馆,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还有待强化。
       在我们老促会调研的同时,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也选取在我市农村中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老区苍头村,抽出三天时间驻村调研,与苍头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确定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五个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发展现代农业,打牢产业振兴这个基础。立足构建“东苗木、西滩涂、南农旅、北修复”的现代农业格局,深入实施“八大提档升级行动”,做精做特连伯韭菜、南里山楂等“王牌产品”,推广富硒黑小麦、优质小麦等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有机”占比,加快构建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等重点改革,形成“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投、政策向农村倾斜”的生动局面;按照“集体领航、村企共荣、田园旅游、依城兴商、转型搬迁”五大模式,实施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行动,持续开展“一企帮一村”活动,擦亮“鲁班工匠”“爱之桥月嫂”“晋铝焊工”三大劳务品牌,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二)聚拢乡村人气,抓住人才振兴这个关键。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群星灿烂”“凤还巢”计划,推动“乡贤回归”,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不同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结合“万人计划”,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员,全面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训管理,建强村级班子,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优秀干部从乡村基层选拔的用人导向。
    (三)厚植文明新风,铸牢文化振兴这个灵魂。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政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文明家庭优良家风、村民思想道德文化”五大建设,探索走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各类道德模范和各级新乡贤队伍为骨干、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新路。尽快制定专门针对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旧风陋习的具体指导意见,实质性解决天价彩礼问题,推进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让文明之风劲吹古耿大地。
     (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振兴这个支撑。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按照“三个三”的工作思路(加快从重面子、轻里子向面子里子并重,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向政府引导、群众自发,从财政投入向财政撬动、社会融资“三个转变”;推行城中村、厂郊村、纯农村“三种模式”;达到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观“三个成效”),提升水、电、路、气等“硬件”设施,加快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推进四好农村路、农网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大“五改”力度,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5个专项行动;加快包括16个老区村在内的54个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打造14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包括老区村东黄村),逐步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实干、三年要过半、四年全覆盖、五年再巩固”的目标。
    (五)强化党建统领,夯实组织振兴这个保障。以开展“党建质量深化年”活动为契机,狠抓“三基建设”,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强化平安乡村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管理,推进“两评一考”,让党员干部主动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建议,争当政策“宣传员”、致富“带头人”、党群“联络员”、文明“引导员”,全面擦亮“富民强村”党建品牌,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河津篇章。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