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经典 > 人物 >

“红墙摄影师”侯波

2022-12-14 09:20 红色山西网
“红墙摄影师”侯波
 
侯波,女,原名闫桂芳,1924年8月出生于夏县南关村,1938年2月参加革命,在夏县牺盟分会作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延安抗大、陕公、安吴青训班招生的消息传到夏县,夏县游击支队、牺盟会中的进步青年都要求去学习。经过党组织研究,选送薛忠民、闫兰君、李坚、闫桂芳、李江水、李纯真、张明等12名同志于10月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由办事处介绍,分别到抗大、陕公、安吴青训班学习。到了延安后,闫桂芳被分配到安吴青训班。为了保密工作的需要,保安处处长周兴为她取名“侯波”。学习结业后,侯波到延安妇女合作社做群众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照相科科长。东北解放后,侯波被分配到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在这一个时期,中共中央经常在香山召开各种会议,也不断召集各民主党派人士畅谈国事,为了保存历史资料,有关领导将拍照任务交给了徐肖冰、侯波等人。
1949年6月,毛主席等移居中南海,各种活动逐渐增多,中央办公厅考虑,用照片记录领袖们的活动,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图片资料,就需要为中南海配备一名专职摄影人员。经过考察,组织上决定将侯波调进中南海,担任新成立的警卫局摄影科科长。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让她永远铭刻于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天。当天侯波是唯一的女摄影师,她拍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令人激动的瞬间。她用的是一个普通120相机,只有12张底片。胶卷全都是从香港购买,非常稀缺,当天也只带了8个胶卷。她的相机只有一个标准镜头,没有广角镜头,只能对准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但城楼很窄,那天城楼上的人又多,最主要的是,苏联记者是中国方面请来拍摄记录片的,最佳的位置首先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当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站的位置是天安门城楼的前廊,所以要想拍摄他们的正面镜头,侯波就得冒着掉下城楼的危险把身子探出墙外。就在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侯波同时按下了快门,留下了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
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不停地走动,侯波也不停地跟着拍照。当她看到毛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右边的时侯,想要拍一个毛主席的侧身镜头,但由于空间十分有限,她一再往后撤着身子,但还是取不到满意的角度。正在这时,旁边有一个人抓住她的衣角说:“侯波,你放心大胆地取景吧,我抓住你。”侯波拍完照片后收回身体一看,帮忙的人竟然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这温暖的一幕让侯波永生难忘。
在近30年的时间里,侯波拍摄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量照片,新华社图片库现存有她拍摄的照片达4773张,在对外公布的700多张毛主席照片中,有400多张是她拍摄的。
侯波拍摄的许多照片被收入新华社的《国家典藏》,有《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戴河》《毛泽东在韶山》《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宋庆龄刘少奇彭真在一起交谈》《毛泽东和韶山中学的师生们》《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等。在侯波的镜头下,也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许多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珍贵瞬间。她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领袖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历史活动。她的作品塑造了一代开国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些作品最终成为宝贵的历史影像档案,成为国家历史记忆。1961年,侯波依依惜别了工作12年的中南海,调到了新华社工作,直至1983年离休。
2017年11月26日,“红墙摄影师”侯波去世,享年93岁。
侯波一生从不张扬、不炫耀,始终保持平和低调。她在生活上朴素节俭、平易近人。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她在很多场合多次说过:“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我这一生很有福气,亲历了开国大典,也看到祖国富强。”(夏县老促会    王景林)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