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经典 > 故事 >

《胡兰故事》连载(第十三、十四集)

2024-05-29 20:19 红色山西网
胡兰故事
 

(十三)姐妹让衣
  
       对以农耕为业的农民来说,一年中最高兴、最忙活、最累人的恐怕就是麦收了。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微风拂来,一阵阵麦浪此起彼伏,非常壮观,这可是从春到秋,农民对土地一步一叩首的收获啊!
        收麦子,也叫“龙王嘴里夺食”,一旦碰上一场大雨,到了嘴边的口粮也会溜掉。一年的温饱都在这里了,可不能出现一点儿闪失。
        1941年6月,又是一年麦穗黄,云周西村的人们纷纷赶着大车,拿着扁担和镰刀一头扎进了地里“抢龙食”。
        割过麦子的田里,人们总不忘要拣起那些遗落的麦穗。苦日子过得太多了,挨过那么多饿,对粮食总是特别得珍惜。
        九岁的刘胡兰也领着妹妹爱兰子在拾麦穗儿,俩人一早就出来了。妈妈胡文秀说了,要用这拾下的麦穗儿换布做衣裳,是啊,换季了,也该给孩子们添件新衣了。
       可是,缺吃少喝的年月,粒粒粮食粒粒金,哪有那么多落下的麦穗儿可拾啊!这不,都跑了大半天了,这篮子里还是能见着底儿。
       两个孩子穿梭在田里找着,拾着。快晌午了,日头已经升得老高了,天,很快热了起来。
       “爱兰子,你回去吧。”胡兰子担心妹妹晒得病了,快中午的时候,她催着爱兰子先回家。
       都说长姐如母,对爱兰子,胡兰子这个当姐姐的,自打妹妹出生起就格外地疼爱她,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她,吃呀穿呀的,总是先让着妹妹。喂饭、哄她玩、带她做游戏、领着她去听干部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杂货铺、金仙家、村南庙里都是常去的地方。尤其是妈妈王变卿走后,她对妹妹更是倍加呵护,每次出门玩耍时,胡兰子和别的小伙伴不同,经常是手里拿着线拐,身旁带着爱兰子。
       对于胡兰子疼爱妹妹的事儿,她的好友王爱凤记得很清楚。
       那是1940年夏收,五岁的爱兰子看见姐姐要去拾麦穗儿,就吵着也要跟着去,奶奶石三奴怕她受热害上眼病,不让去,爱兰子急得直哭,谁哄也不行。小伙伴们见状,一时都没了耐性,三十六计走为上,那就施它一计,一走了之呗,于是,她们对胡兰子说:“要不你先走,咱们出去就把门反锁起来,等你走远了,她哭也没用了。”
       “不行,我奶奶怕爱兰子受热生病,哭的时间长了,害上眼病爱兰子受罪,我妈也麻烦。”让妹妹这么受委屈,胡兰子才不忍心呢!她蹲到了爱兰子跟前,一边帮着擦眼泪儿,一边耐心地哄着:“爱兰子,你在家跟妈妈作伴儿,姐姐去拾麦穗儿,换下钱来给你买花衣服。”到底是当姐姐的,一下子就猜中了妹妹的心思。
       其实,随着长大,爱兰子对姐姐更多了几分依赖,整天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胡兰子后面跑前跑后,寸步不离。
       这次拾麦穗又要让自己回去,才不呢!六岁的爱兰子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回去,就不能拾麦穗了,麦穗拾得少了,那肯定就穿不上新衣服了,这笔账她还是清楚的。
       爱兰子的鬼心思刘胡兰早就猜到了,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就说:“你回去吧,要是你拾得少了,把姐姐拾的麦穗给你,怎么样?”
       爱兰子确定,姐姐既然这么一说,就一定说话算话。再说了,这大日头烤着,谁愿意受这份罪啊!于是,她放心地提着小篮子扭着小屁股回去了。
       麦收过去了,奶奶让胡文秀把俩孩子拾的麦子拿去换成布,好快点给孩子们做新布衫。可当胡文秀前去收拾麦穗时才发现,爱兰子拾的还不到一斗,便说:“这点儿麦穗能换几尺布?别说做衫子,做条裤子也不够!”
       听胡文秀这么一说,一旁的胡兰子接过了话茬:“妈,把我拾的麦穗给爱兰吧,我那件旧衫子还能穿。”
       就这样,九岁的胡兰子把自己拾的那份麦穗让了出来,这些麦穗被换成布,做成了一件花布衫给了爱兰子。
       要说胡兰子疼妹妹,那可是打心眼里真疼,对此,王爱凤还清楚地记得一件事:
       “阴历七月二十五大象村赶会,我们拿上拾麦穗换的钱,一人买了一块海昌蓝布和一双红袜子。胡兰子给妹妹买了个皮球,又买了个小发卡,自己只买了一双袜子,剩下的钱都攒了起来。”
       这是一份多么令人羡慕的姐妹浓情啊!(
(马红梅)
 
(十四)抢摘棉花
  
       又是一年采摘棉花的季节,炸蕾吐絮的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花开得正旺,沉甸甸地炫耀着。1941年这年秋天,云周西村风调雨顺,棉花丰收了。
       丰收归丰收,但摘棉花是要跟老天爷抢时间的,如果遭了雨水,那棉花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与其说是摘,不如说是“抢”。
       胡兰子家的棉花也开始抢摘了,望不到头的棉田里,胡兰子一大家子正全副武装埋头苦摘。
       凡是摘过棉花的人都知道,摘棉花是个功夫活儿,棉花的株高也就60厘米左右,摘花要一直保持弯腰的姿势,如果要摘开在最底部的棉花,还得把腰弯得更低。这还不算,一个大大的棉花布袋也要系在腰间,时间一长,腰酸背痛那自然是逃不过的。
       摘棉花也是个技术活儿,下手要准,不能太猛,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那可都是滴进去的血汗。
       一家人都只顾低头忙着,不知什么时候,一团乌云悄悄地遮住了天空,天暗了下来,接着又传来了轰隆轰隆的雷声。
       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啊,一大片棉花还没摘呢!大家有些急了,加快了采摘速度。刘胡兰摘到了地头,停下来准备喘口气,这时一个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唉,快下雨了,还有这么多!咋能摘完呢?”
       寻声望去,刘胡兰这才看到,说话的,原来是与自家地垄相邻的双牛大娘,老俩口正满面愁容地望着阴暗的天叹着气。
       双牛大娘老俩口种着几亩薄地,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今年好不容易长了点儿好棉花,上了年纪的老俩口手脚不太利落了,眼瞅着棉花却收不完,能不愁嘛!
       “奶奶,我帮双牛大娘他们摘棉花去。”胡兰子突然跑到石三奴跟前,说出了这样的话。
       “放着咱家的活儿不干,却要去帮人家?”石三奴哪肯同意。就是啊,现在缺的就是人手,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嘛!
       “咱家人手多,一会就摘完了,人家只是两个老人,雨来了,把棉花都打了,他家可受不住。”胡兰子话音刚落,不等石三奴再说话,就固执地扭头跑走了。
       这个傻孙女,里外不分!望着胡兰子远去的身影,石三奴一脸懊恼,却也没办法,这孩子犯傻又不是头一回。
      胡兰子打小就是个心善的姑娘,尤其是对那些受地主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很有同情心。石三奴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村里一个叫石红甲的贫农,借下了“驴打滚”,一辈子受剥削,老来无依无靠,流落成乞丐,沿街乞讨。那天,当石红甲老汉从胡兰子家门口走过的时候,胡兰子就好奇地问石三奴:“奶奶,他为啥讨饭啊?”
       “他家穷嘛!给老财主担了一辈子水,现在老了,担不动了,只好讨饭了!”石三奴叹着气回答。
       打那以后,胡兰子经常把自家的高粱饼子送给石红甲吃。精打细算的石三奴知道了,自然少不了埋怨:“咱家也穷得快吃不上饭了,你还拿饭给别人!”
       你猜刘胡兰怎么说?“奶奶,我愿意饿一顿,也要分给他吃一点儿。”
       这不傻吗?哪有把吃的让给别人自己挨饿的?现在,又要放下自家的活儿去帮别人干!唉,石三奴拿这个傻孙女真是没辙了。
       再说双牛大娘,看着胡兰子跑来帮着自家摘棉花,老俩口又是感激,又过意不去:“胡兰子,不用啦!你家的还没有摘完哩!”
       胡兰子笑了笑,没吱声,只顾低着头,手脚不停地一股劲儿抢摘着棉花,早顾不得腰酸背痛了。
       老天也算给面子,一直憋着,等双牛大娘家的棉花全都打包好运回村里时,一场大雨才哗哗地下了起来。
       担心双牛大娘拿不动,刘胡兰还帮着把收回的棉花背进了屋,今年的棉花总算保住了!
       双牛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逢人就夸:“胡兰子真是个好闺女!”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棉花,是世间最温暖的“花”,刘胡兰,分明就是这样一朵暖心的花啊!(马红梅)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